【
智慧城市網 市場分析】近日,美國政府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征收所謂“對等關稅”的“余震”效應不斷。
據外媒報道,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如果中國沒有在4月8日撤銷對美國加征34%關稅的反制措施,美國將從4月9日起對中國商品額外加征50%的關稅。
按照新增稅率累加的算法,此前美國對中國加征34%的“對等關稅”,疊加更早之前加征的20%關稅,后續的關稅已飆升至104%。
4月8日晚間,據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的消息稱,104% 關稅將于美東時間4月9日凌晨0點01分正式生效,對應北京時間4月9日中午12點01分。
此次關稅的持續增長,對近年來致力于出海的廠商們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已然沒有退路。特別是消費類安防出海趨勢漸長的當下,政策層面新出的坑,需要在產品價格、物流成本、交付周期等層面分攤,對其海外銷售新增了難度。
這場看不見硝煙的貿易戰和關稅戰,陰霾持續籠罩著,夾縫之中還能如何找尋后路?未來又將如何破局?凡此種種疑問之下,筆者力圖在行業人士交流中窺見些許答案。
關稅持續飆升,出海危機四伏
川普愛作妖,已經屢見不鮮。
自特朗普重回白宮以來,美國政府多次對華加征關稅。
2月4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布對所有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
3月4日,特朗普再次簽署行政令,在原有10%的基礎上額外追加10%的關稅,累計稅率達到20%;
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對所有國家實施10%的基準關稅稅率,對中國征收34%的關稅,累計關稅達54%;
4月9日,特朗普宣布在之前已征收的 20% 全面關稅和 34% 對等關稅基礎上額外征收 50% 的附加關稅將生效,使對中國商品征收的總關稅達到 104%。
高達104%的關稅,屬實是見證了歷史,也看到了貿易戰的無底線的殘酷。
眾所周知,高額關稅的直接影響,就是出海商品的成本承壓,廠商要么漲價,意味著壓力轉嫁到消費者,或將降低其市場份額;要么自身消化成本,也會導致利潤下降。
“關稅重錘之下,已經沒有后路了”,某廠商感慨。
在當下仍存在多重不確定性的關稅打壓,對出海企業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也面臨著危機四伏的壓力。
如何走出去?
關稅風暴席卷,不能幸免,也需要應對。
時至今日,高達104%的關稅,對安防廠商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有數據分析,若中國安防設備漲價30%-50%,其市場份額將萎縮20%以上。”
此前,筆者了解到,中國出海企業的品牌不外乎三大頭部廠商的子品牌,也確實在海外市場收獲了市場紅利。同時,雄邁、技威、涂鴉、安佳、天視通、覓睿、積加等也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可以預見的是,在關稅之外,美國政府此前以“國家安全”為由擠壓中國廠商的事件或將升級,進一步壓縮國內品牌廠商在公共安全領域的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出海的熱門地,在以歐美寡頭品牌市場之外,中東/東亞地區則以中小型廠商為主,皆是不同程度在關稅層面承壓。
在此境況之下,有業內人士坦言,此次的關稅施壓,或是加速供應鏈重構或轉移到東南亞等地的好時機。
不容忽視的是,即使海康、大華、TP、景陽等不少廠商已在海外建廠,但核心零部件仍依賴國內供應鏈,在物流效率和生產成本之間也仍需平衡。
同時,對于已經在美國市場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場體量的品牌而言,提升自身的品牌競爭力和產品實力,跟隨形勢變化實施攻守策略,加速進行全球化布局和技術升級,提升海外生存的防御能力。
而對于中小廠商而言,在美國市場之外,積極抓住東南亞、中東、南美等地的新興機遇,加強對各個地區的本地文化、法律、商業環境等了解度和本土化建設,調整自身的商業模式和戰略,以滿足當地市場需求。
總體而言,當下的政策博弈帶來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做好自身的品牌建設和加快替代供應鏈建設將成為關鍵變量,也是安防廠商們出海的重要破局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