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媒體導讀】2017年全國兩會中,PPP無疑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關注的一大熱點。那么在本屆兩會中,出現了哪些PPP領域的相關提案議案,政府工作報告及各部長在答問中又有哪些對于PPP的總結呢?本文帶你一起回顧:
兩會PPP相關提案
——政協提案
1、九三學社:《關于完善PPP法律制度的提案》
2、農工黨中央:創新環境PPP模式 推動環保產業轉型的發展
3、民建中央:《關于高質量推進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提案》
4、全國工商聯:《關于推進環保領域PPP項目實施的提案》
5、周秉建:《關于加快建立PPP統一、規范、透明大市場的建議》
6、丁時勇:《規范推進PPP模式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7、南存輝:民資參與PPP熱情有限
8、傅成玉:PPP讓政府有更大空間保民生
9、吳超:在武漢探索建設PPP二級市場
10、陳文輝:險資進PPP關鍵在于地方政府設計好交易結構
11、周紀昌:PPP模式不能走向無序狀態
——人大議案
1、全國人大代表劉正軍:完善PPP立法加大民營資本參與力度
2、人大代表許寶成:“PPP式婚姻”要甜蜜 得縮短投資周期
3、張兆安:《關于促進民營資本參與PPP項目的建議》
4、吳明蘭:“五突出”的措施確保PPP模式在六盤水落地
5、雷雪芹:要讓老百姓從PPP中得到更多實惠
6、何文波:PPP過快推廣積聚風險 急需加強頂層設計
7、劉偉:推進PPP模式需加快立法
8、趙馨群:池州PPP模式緣何可以復制?
9、郭麗虹:PPP項目應以增強民眾獲得感為基礎
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工作總體部署中指出,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引導資金更多投向補短板、調結構、促創新、惠民生的領域。今年要完成鐵路建設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再開工15項重大水利工程,繼續加強軌道交通、民用航空、電信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5076億元。落實和完善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深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完善相關價格、稅費等優惠政策,政府要帶頭講誠信,決不能隨意改變約定,決不能“新官不理舊賬”。
積極擴大對外開放。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沿線國家加強戰略對接、務實合作。 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啟動建設一批重點項目。
積極穩妥去杠桿。我國非金融企業杠桿率較高,這與儲蓄率高、以信貸為主的融資結構有關。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促進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推進資產證券化,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強化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財務杠桿約束,逐步將企業負債降到合理水平。
抓好金融體制改革。促進金融機構突出主業、下沉重心,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防止脫實向虛。鼓勵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國有大型銀行要做到,實行差別化考核評價辦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發揮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作用,強化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功能。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完善主板市場基礎性制度,積極發展創業板、新三板,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拓寬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渠道。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當前系統性風險總體可控,但對不良資產、債券違約、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等累積風險要高度警惕。穩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有序化解處置突出風險點,整頓規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風險“防火墻”。我國經濟基本面好,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比較高,可動用的工具和手段多。對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我們有信心和底氣、有能力和辦法。
問答
◆3月6日 發改委主任何立峰 副主任張勇 副主任寧吉喆:經濟社會發展與宏觀調控
3月6日上午10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張勇、副主任寧吉喆就“經濟社會發展與宏觀調控”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發改委副主任張勇在回答有關民間投資與PPP項目的提問中提到,我國民營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民間投資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個快速、強勁的勢頭。
去年民間投資增速下滑到3.2%。一個方面,這有其客觀合理性,從統計數字看,“十二五”期間民間投資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市場競爭激烈及市場前景不太明朗,民間投資在去年出現減速,這恰恰說明了市場作用正在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規避市場的一些風險。另一方面,從政府部門來說,除了看到客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在主觀、在工作上存在哪些問題,特別在政府服務、市場準入方面,以及監管等方面,還有哪些需要解決、需要改進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對這個問題高度重視。接下來,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主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一是抓落實。關鍵是把“26條”具體的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二是進一步簡政放權,為民間投資、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個更好的條件。三是進一步放寬準入門檻,政府工作報告專門對這個問題作了明確闡述。四是進一步做好服務。五是維護好市場秩序,包括誠信體系的建設等,使企業更加放心地開展生產和經營活動。
發改委將進一步加大支持PPP模式的力度,一是希望通過政府和民營企業的合作,使民營企業能夠進入更多的領域,第二是能夠對未來有更加清晰的判斷,第三是可以加強學習交流,相互借鑒管理經驗。PPP是促進民間投資的一種模式,需在實踐過程中進一步總結經驗,解決問題,使其更加健康、持續地發展。
◆3月7日 財政部部長、部長助理戴柏華:財政工作和財稅改革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7日9時舉行記者會,邀請財政部部長、部長助理戴柏華就“財政工作和財稅改革”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部長在回答澎湃新聞有關PPP熱點的提問時表示,PPP在中國還處于探索階段。客觀上,各方面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實踐能力的提升,都需要一個過程。隨著各項工作的推進,我們國家PPP項目的落地周期已經開始縮短,落地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從財政部示范項目落地的情況看,批示范項目的平均落地周期大約是15個月,也就是一年零一個季度。第三批示范項目的平均落地周期已經減少到11個月,也就是說,第三批和批相比,落地的周期已經縮短了4個月。
肖部長表示,PPP項目普遍資金規模比較大,涉及領域也比較廣,同時專業性也很強,如果前期準備、論證不充分,會給項目后續帶來不良影響。同時,有關PPP項目的信息發布后,社會資本也要有一個適應期和響應期,這些都需要時間。PPP項目只有前期的準備充分了,后期的實施才能更加順利。在關注PPP項目落地率的同時,我們也應該關注項目的規范實施和風險防范。
此外,肖部長提到,截至去年底,已經簽約落地了1351個項目,總投資達到2.2萬億元,項目落地率已經超過30%,與年初相比,無論是項目落地的數量,還是投資規模,都增長了4倍多。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發揮好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優化項目融資的環境,加大業務支持和項目推介的力度,推動PPP項目更加規范運作。
在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上,肖部長表示:財政部一直在密切關注地方債務問題,當前我國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因為我國政府的負債率并不高。去年末,我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債務余額約為27.33萬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前不久公布的去年GDP初步核算數計算,負債率約為36.7%。根據我們的預測,預計到今年底,負債率也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化,如果與水平相比,應當說中國政府還有一定的舉債空間。
此外,風險也是總體可控的。近年來一些地方確實存在不同程度的違法違規舉債擔保問題,個別地區的償債能力還有所減弱。為了防范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財政部已經建立了風險應急處置預案和分類處置指南等一系列制度。為了制止違法違規舉債擔保的行為,下一步,財政部將堅持“開前門”(合理安排地方新增的債務規模)和“堵后門”(嚴格落實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制度)并舉的做法,進一步健全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