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從城市到樓宇,智慧無處不在。目前,國內智慧城市建設從概念逐漸走向落地,創新無處不在。為避免產生信息孤島和重復性投資,智慧建設從起步階段就應該注重過去與現在之間、各個環節之間、系統與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
從城市到樓宇 智慧無處不在
但我們應該如何建立一座智慧新城,讓建筑、城市變得更加智能,以及這些科技成果能獲得什么好處?
為此,專訪了美國聯合技術公司環境、控制與安防運營總裁舒若思(Ross Shuster)。作為一家業務涵蓋電梯、暖通空調和制冷系統、消防和安防設備、樓宇自動控制設備等與居住領域密切相關的管理人員,舒若思認為,打造智慧城市或者綠色城市,首先是樓宇的設計,以及樓宇本身所使用到的一些技術。
樓宇如何智慧起來
問:如何使樓宇變得更加智能?
舒若思:在樓宇里有很多機器,如冷水機組、消防產品、安防產品等,所有這些都會在使用和運營的過程當中產生大量數據。過去這些數據要么是存儲在設備里面,要么上傳到公共平臺,但都沒有很好地使用。
這些數據如果能夠被很好地利用,可以大大優化樓宇的整體運行,不僅從能效的角度,而且能對整個樓宇的維護和運行也能起很大作用,我們現在也在積極考慮如何幫我們的客戶收集和優化數據。無論我們生產的冷水機組,還是消防或安防設備,其運行數據都可以收集起來,統一整合到一個平臺做數據的分析。
我們旗下有家公司,其系統和總共約3.6億平方英尺建筑面積的樓宇聯系在一起,每天收集1.2億個數據記錄并進行分析,從而幫助這些樓宇提高能效,改善運營和維護效率。通過收集、優化數據,能夠進一步提高我們產品的效率。僅僅通過分析數據并進行優化,能夠幫助一個樓宇節約15%以上的能源開支。
問:為了實現智慧城市的發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環是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升級,其中就綠色樓宇和智能建筑的領域來談,您認為有那些關鍵點值得我們關注?
舒若思:在過去的30年中,能源和可持續發展領域有了很大的發展。*所消耗的能源總量中,40%是由樓宇所消耗的;*樓宇消耗的能源中,約40%是由暖通空調系統所消耗的。
打造智慧城市或者綠色城市,首先是樓宇的設計,以及樓宇本身所使用到的一些技術。需要對綠色建筑設計、認證、調試等全面的咨詢。
另外比較有挑戰的關鍵點,是提供不同的技術和服務的整合。要打造綠色城市或者智能城市,在設計的時候需要協調不同的系統。比如說一個智能城市,應當也是一個安全的城市,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安裝很多監測體系,這些監測體系所收集到的數據,也可以被交通系統,或者樓宇內的空調和制冷系統所應用。所以在智能城市的建設中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因素和組成部分,如何將這些組成部分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并協調所有不同系統的供應商,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還是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因為要打造智能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當中會運用到很多新的技術,這些新技術必然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而這些數據應該反過來幫助我們更好地運行樓宇,管理城市。通過分析收集到的這些數據,以幫助我們改進固有的管理方式。
近我和一個政府項目的開發商見面時也提到了綠色城市、智能城市的發展,我們都認識到在這一過程中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要通過收集并優化分析先進技術所產生的數據,幫助我們更好地管理城市,更好地管理人與城市,人與樓宇間的互動關系。
智慧樓宇的好處
問:請舉例說明智慧樓宇具體是什么樣的?
舒若思:通過收集樓宇數據,可以比較同一個地區兩幢樓的能源使用情況,分析為什么在一個時間點突然出現能源使用的高峰等。
此外,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數據分析來改善人與樓宇之間的互動。比如在我們所提供的智能樓宇解決方案當中,我們可以收集很多安防方面的信息,知道人處在這棟樓的哪里,以及他們是怎么移動的,這些安防探頭收集到的信息能從不同緯度改善樓宇的管理,幫助我們進行更好的電梯管理和調度,比如說人們剛剛開完一個會,離開會議中心,大概有50-60個人在等一部電梯,以往是大家按一下按紐只能等一部電梯下來,但如果我們可以利用安全探頭看到有這么多人在等的話,就可以同時調多部電梯下來,這樣就可以提高能源和運行的效率。
以國金中心(IFC)為例,我們幫他們分析與建筑運行相關的能耗數據,基于分析,提議優化現有的空調冷水機組系統,并提供優化后的系統維保服務,以此提升冷水機的運營能效。通過系統優化與后續維保,我們將冷水機組的能效提升了40%,幫助國金中心一年節省120萬美金的能耗成本。
再以香港的iSQUARE廣場為例,我們幫助他們把空調、控制系統、電梯與扶梯、閉路監控攝像系統等技術集成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之上服務。使用了我們系統的廣場與其類似的建筑相比,節省了15%-20%的能耗。
問:改造舊樓使其成為綠色樓宇,與建一座綠色的新樓相比,成本相差多大?
舒若思:我覺得這個問題不能僅從建設成本多少的角度來看,而是要從客戶回報的角度來看。改造一個樓宇可以幫助客戶節約大量能源,同時在運營方面節省大量的成本,節能設備投入的資本可能2-3年就能夠收回。
同樣的,對于新建樓宇而言,如果舍棄傳統的建筑標準,改為按照綠色建筑標準來建造的話,它的初期投入成本會增加3%-5%,但是大約4-5年就能夠收回成本。
當然這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建造新樓,我們可以全盤考慮,對樓宇進行整體設計,而在做綠色節能改造的時候可能只能關注樓的一部分,但是從回報的角度來看,這兩種方式都能給客戶帶來很好的回報。
問:中國的成本越來越高,近很多外企也在收縮,你們會不會收縮在華業務呢?
舒若思:二三十年前,許多公司來到中國主要看中的是這里的市場潛力。此外就是看中中國的出口潛力,因為當時的勞動力成本非常低。但是隨著近年來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許多工廠都步入了自動化生產投入階段。近我們在寶山的新工廠在竣工后將實現很高程度的自動化,這不僅降低成本,還有效提高產品質量。
聯合技術環境、控制與安防長期看好中國市場的前景。我們一直把自己看作是本土企業,我們在中國已經發展了三十年了,在上海以及中國多地都有自己的制造工廠,在上海設立了研發中心,這些基地不僅服務中國,也服務世界范圍內的客戶。我們在中國擁有2000多名員工,只有大概不到50人是非中國籍員工。此外,我們同許多本土企業都有很好的合作伙伴關系。
(原標題:都在談人工智能,但你知道怎么讓一個城市智能起來嗎? 網絡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