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11月21日,湖北廣水94歲的老奶奶行動不便,為了社保卡激活,被人“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此事在網絡上引發熱議;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 ,通知內容指出要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其實早在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關于推進信息無障礙的指導意見》,已經再次引發社會對智慧養老,以及依托科技創新助力養老健康服務產業發展的關注。
據相關統計數據預計,到2025年,我國的老年人口總數將超過三億,2030年我國養老產業規模也有望超過二十萬億元。對于安企們來說,消費能力不容小覷的中老年市場成為一大關注點,開發研究適老性產品、助力建設適老性產業是安防行業的新領域、新挑戰。
從中國養老產業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未來,中國養老將會出現養老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兩種方式并存的狀態。而在一些農村或者是二級城市,存在大量的空巢老人,對于這些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是主要模式,家庭安防也就變得尤為重要。由此看來,聚焦于家庭安防的一些單品將會在智慧養老領域獲得良好的市場。
隨著智能分析、人臉識別、熱成像等視頻應用技術在智能家居產品中的日益廣泛,當老年人在家庭中出現突發意外情況時,智能監控設備能為其提供自動報警、遠程通知,避免了意外的進一步擴大;智能家電的感應系統能在老人晚上起夜上廁所時,能感應到老人的運動而自動亮起,防止老人摔跤;還有我們熟知的智能門鎖、一鍵報警、煙霧報警器等安防產品都能保障老人居家安全。
從智能家居到智慧社區,從內到外,智慧養老模式要面面俱到。我國的社區內居住老人數量較多,對社區養老服務需求量較大,所以安企們也要將目光放在建設智慧社區養老新模式上。
出入口管理是智慧社區建設的第一步,將人臉識別系統與指紋識別相結合應用于門禁設備中,當老人買完菜回家不需要騰出手去刷門禁卡,只需要刷臉就可以,需要注意的是此設備應采用大角度攝像頭,便于不同身高的老人使用,并且智能門禁系統會自動驗核人員身份,當有重點管控人員出現,門禁系統將立即發出預警信息,切實、全面地保障老人的居住環境安全。
與此同時,可以在小區內公共區域部署高清智能攝像機,以科學化布點實現全區域覆蓋,如果出現老人摔倒、發生碰撞或靠近危險區域,系統將自動識別并報警,以防意外發生;如在公共區域檢測出獨居老人多日未出行記錄,系統自動提醒物業或社區管理人員上門慰問關心,提供救助。
除了在科技上研究適老性的產品,克服痛點和注重老人體驗以外,還要為了填補“數字鴻溝”,子女應不斷鼓勵老年人學習新鮮事物,寓教于樂、耐心講解,讓老人學會基礎智能產品操作;社區、退休辦、老養院等機構也應多籌辦相關學習活動,用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老年人的學習興趣,讓老年人融入數字化時代;還有政府部門對老人制定精準化服務,差異性對待,靈活應對老人需求。
在我國,智慧養老已是大勢所趨,企業在智能家居和智慧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上要立足于“適老性”特性去研發時,仍需注重老年群體的用戶體驗以及安全保證。安企需鉚足力量、用心研究安防產品,才有足夠的實力去跨越“數字鴻溝”、攪動智慧養老這片萬億級藍海市場。
(本文根據宇視科技、中國山東網、智能制造網、中國安防行業網整理,安防展覽網編輯)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