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科技動態】近日有消息指出,上海已將“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等76個新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今年將繼續擴大條件成熟的新項目、新醫療器械(耗材)條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手術機器人作為創新型智能醫療設備,能在人體腔道、血管和神經密集區域完成精細的手術操作,有著定位準確、手術創傷小、感染風險低和術后康復快的優點,能夠滿足患者對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還能幫助更好地應對全球老齡化引起的醫療資源不足等問題。
不過使用手術機器人非常昂貴,有報告指出,平均每例手術的達芬奇機器人使用成本是4.4萬元,其中,專用進口耗材費用為2.59萬元、占據大頭,另外維護成本和攤銷成本占1.8萬元
將手術機器人納入醫保范疇,無疑能減輕患者負擔,加快推進手術機器人的應用,近年來上海市醫保部門持續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推進包括手術機器人在內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具體包括:
1、持續擴大醫療服務項目和醫療器械(耗材)醫保支付范圍;優化新技術準入流程,對首次臨床應用的新技術,準予收費立項后,其他醫院只需完成備案手續,即可進行收費,推動新技術加快投入臨床應用,已公布實施新項目105項,完成新項目備案4174項次;
2、加快新項目審核速度,完善新項目試行期管理機制,試行期內醫療機構自主定價,試行期結束前3個月按程序審核確定價格,進一步加快新項目審核速度;
3、完善醫療器械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對納入國家或本市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的可另收費醫療器械注冊上市產品,企業可直接申請本市收費編碼或申請調整目錄,已公布新增可另收費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目錄50個,新增醫療器械編碼7471條。
手術機器人對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具有積極作用,國家也在努力推進手術機器人的應用,《“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力爭到2025年,醫療裝備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主流醫療裝備基本實現有效供給,高端醫療裝備產品性能和質量水平明顯提升。
手術機器人作為高端醫療器械,我國起步較晚,滲透率較低,以腔鏡手術機器人為例,數據顯示,2021 年中國腔鏡手術機器人輔助腔鏡手術滲透率僅為0.7%,而同期美國是13.3%,這也意味著國內手術機器人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有報告指出,當前我國醫療器械高端領域主要為進口品牌占據,國產化率較低,因此加速國產替代、實現自主可控,是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長期發展的主旋律,預計在未來5-10年,國產器械產品將持續在影像設備、高值耗材、內窺鏡、手術機器人等各個細分領域提升市場份額。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