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商
上海士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資料大小
50.6KB資料圖片
下載次數
124次資料類型
PNG 圖片瀏覽次數
645次
詩人們歌頌愛情,科學家們研究愛情。
長久以來,科學家們就想搞清,戀愛中的男女究竟是中了什么邪,才會生出和對方共度余生的想法。今日,*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一篇論文,讓人們距離“理解愛情”又近了一步——來自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Robert Liu教授與他的團隊發現,一條神經環路決定了愛情的產生。當這條通路被激活時,愛意竟會變得更為濃烈。
先說說愛情吧。俗話說,愛情使人盲目。在科學家的眼里,這句話的意思是“愛情會影響對于另一個個體的感知與評估”,這一定與我們的大腦脫不開干系。先前,不少科學家們意識到,愛情的關鍵可能與大腦中的“獎勵系統”有關。與愛情有關的化學分子,無論是多巴胺還是催產素,或多或少都能激活獎勵系統,使人對伴侶產生愛意。然而,這背后的具體神經學機理卻一直未得到闡明。
為了更好地了解愛情,Liu教授與他的團隊決定研究一種叫做橙腹草原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的奇特動物,它們實行的是動物世界極為罕見的“一夫一妻制”。“我們很難去研究人類配偶之間的羈絆,所以這些田鼠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Elizabeth Amadei博士說道:“作為人類,在看到另一半時,我們知道自己內心油然而生的感覺。但我們至今仍然不知道大腦中的獎勵系統如何讓我們產生這種感覺,也不知道田鼠們為何會長相廝守。”研究人員們相信,這些動物大腦中的神經環路,能幫助我們闡明愛情背后的許多生物學機理。
早期的研究發現,多巴胺和催產素等能直接作用于神經的“愛情分子”,會在這些田鼠的內側前額葉皮層(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與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c)兩大區域起作用,而有趣的是,這兩大區域在解剖學上是相連的。研究人員自然而然地設想,或許這兩塊腦區之間會有一些足以影響愛情產生的交流。
利用電生理學的方法,研究人員開始“監聽”一些雌性田鼠腦中這兩塊區域的交流。隨后,他們讓這些雌性田鼠與雄性田鼠見面,就好似人為給它們安排“相親”。果不其然,在相親的過程中,研究人員觀察到了雌性小鼠這兩個腦區之間的交流——內側前額葉皮層開始控制伏隔核內神經元的有節律的重復性活動,而后者在大腦的獎勵系統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隨后,研究人員驚喜地發現,這兩個腦區之間的交流強度隨著個體不同而有所差異——那些腦區交流強度更高的田鼠,更容易與另一半快速建立起親密關系。這似乎表明,這種大腦之間的交流有助于培養愛意。
更有趣的是,這種交流還能促進戀愛中的行為。研究人員發現,在性行為后,這類田鼠腦區交流的強度,與“親密接觸”后田鼠相互擁抱的速度快慢有直接關聯。“我們觀察到了一個神經環路,它傾向讓動物與另一半擁抱,這讓人驚奇。”本研究的作者之一Larry Young博士說道。人們先前發現這些動物間的性行為會增強羈絆,本項研究中的這一發現也許能為之做出解釋。
為了證明腦區之間的交流直接決定了動物之間的親昵行為,這支團隊使用光遺傳學的方法,來增強這條神經環路的活性。在后續實驗中,研究人員先讓一雌一雄兩只田鼠處于曖昧的距離,卻不讓兩者直接接觸(雄性田鼠被關在籠子里)。隨后,他們讓這些田鼠接受特定波長的光,激活這條神經通路。第二天,當遇見昨日見過的雄性田鼠,或是遇見一只陌生的雄性田鼠時,這些雌性田鼠與前者親昵的時間更長。換句話說,通過光遺傳學的方法,我們的確控制了這些田鼠的戀愛相關行為。
“能夠用遠程控制的光來刺激大腦環路,從而影響動物的社交行為,這簡直是太棒了!”該研究的負責人之一Zack Johnson教授說。
總結來說,通過對橙腹草原田鼠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了大腦中兩個腦區之間負責交流的一條神經環路,這條環路的激活,能夠直接影響動物愛意的產生?;蛟S,正是人類大腦里的同樣機制,讓你在茫茫人海中,突然就和另一半對上了眼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