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電纜 網絡設備 無線通信 云計算|大數據 顯示設備 存儲設備 網絡輔助設備 信號傳輸處理 多媒體設備 廣播系統 智慧城市管理系統 其它智慧基建產品
上海邦景實業有限公司
暫無信息 |
閱讀:400發布時間:2015-12-11
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Nakai)為桑寄生科槲寄生屬植物,是一種半寄生植物,常寄生于榆樹、槲樹等樹上,其莖、葉入藥。槲寄生化學成份主要包括三萜類、黃酮類、多糖、植物凝集素、槲寄生毒素、生物堿等。傳統醫學認為槲寄生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養血、安胎等功效,中醫用來治療風濕痹痛,腰膝酸軟,胎動不安等癥狀[1,2]。近年來,有關槲寄生抗腫瘤作用的報道增多,其抗腫瘤活性成分主要為植物凝集素、槲寄生毒肽、生物堿。本文就植物凝集素、槲寄生毒肽、生物堿抗腫瘤作用的研究進行綜述。elisa試劑盒
1凝集素的抗腫瘤作用
槲寄生凝集素(mistletoe lectin,ML)是一種糖蛋白,能夠識別細胞膜表面糖蛋白的糖鏈,由A鏈和B鏈兩個亞基組成。它的B鏈與細胞表面受體末端的半乳糖結合,然后經細胞的二硫鍵裂解系統,將A 鏈釋放,經胞飲作用使A 鏈進入細胞內,A 鏈與60S 核糖體亞基中的28SRNA 結合,并斷裂糖苷鍵,使60S 核糖體不能與延伸因子EF-2反應,致使蛋白質合成停止,細胞死亡[3]。
1.1凝集素種類及特性
目前從歐洲槲寄生中分離得到三種植物凝集素(ML),ML-Ⅰ,ML-Ⅱ,ML-Ⅲ。三類ML具有同源的氨基酸序列。Blonski等[4]發現ML與惡性腫瘤細胞表面的糖配體結合率高達92.5%,因而其亦可作為其他抗腫瘤藥物的靶向性運載工具。
1.2凝集素抗腫瘤機制
1.2.1抑制腫瘤細胞增殖 Kovacs 等[5]發現ML可以抑制骨髓瘤細胞RPMI-8226增殖,其有效劑量范圍為5-20ng/106/ml。傅煒昕等[6]研究ML對腫瘤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結果顯示ML注射液影響細胞周期的作用環節是阻滯細胞周期中S期的細胞進入G2+M期,導致G1期細胞百分比下降,從而抑制腫瘤細胞增殖。
1.2.2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ML可誘導多種腫瘤細胞凋亡,Kim等[7]研究了ML對肝癌Hep3B細胞凋亡的作用,發現其是通過誘導產生活性氧(ROS)和下調線粒體膜電位使Hep3B細胞凋亡的。其中,SEK1/JNK1信號途徑起了關鍵作用。ML-1(VAA-1)可通過Caspases途徑誘導PLB-985和X-CGD細胞凋亡,細胞學檢測出現明顯DNA“梯狀帶”,并發現細胞骨架蛋白降解,核纖層蛋白B1是其作用的靶點[8]。
1.2.3免役調節作用 Enesel等[9]給消化道腫瘤患者進行術前和術后ML治療,與對照相比,發現ML能顯著減弱手術引起的免役抑制作用,并能增加NK細胞、T細胞、B細胞的數量及補體、IgG、IgA、IgM的含量。Huber等[10]通過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研究了ML對人體免役力的影響。結果發現PBMC和1類細胞因子如IFN-γ、TNF-γ,2類細胞因子IL-5、IL-3,單核巨噬細胞因子IL-1、TNF-α明顯增多。
1.2.4影響腫瘤血管生成 Elluru等[11]報道ML抗腫瘤的機制涉及腫瘤血管的生成。上皮細胞對腫瘤血管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Yan Huyen等[12]研究了ML對人靜脈內皮細胞和永生性人靜脈內皮細胞的作用,發現ML能誘導這兩種細胞凋亡。ML還能顯著降低小鼠非何杰金淋巴瘤內毛細血管的數量,從而影響腫瘤生長[13]。
1.2.5抑制腫瘤復發 ML用于表淺膀胱癌切除術后膀胱內灌注治療,可降低膀胱癌的復發,且無明顯的局部或全身性反應[14]。
1.2.6增強*藥物的作用 Ban等[15]研究發現ML作為輔助治療藥物可以增強拓撲異構酶抑制劑依托撲沙的抗癌作用。
1.2.7抑制端粒酶活性 ML能抑制人A253細胞端粒酶的活性,這也是其抗腫瘤機制之一[16]。Lyu等[17]檢測了肝癌SK-hep-1和Hep3B細胞在ML作用后端粒酶的活性,結果顯示ML以不依賴p53的方式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并呈時間相關性。
2槲寄生毒肽的抗腫瘤作用
槲寄生毒肽(viscotoxins,VT)是槲寄生中另一個重要的抗腫瘤活性成份,它們是一類相對分子量在5KDa左右的堿性多肽,含有46個氨基酸殘基,富含半*[18]。這類多肽對多種類型細胞都有毒性,包括動物、細菌和真菌[19]。
2.1 槲寄生毒肽的種類和特性elisa試劑盒
槲寄生毒肽中已鑒定一級序列的有12種,來源于歐洲槲寄生的有6種:VT A1、A2、A3、B1、PS、U-PS;中國槲寄生中分離了6種:VT B2、B3、B4、B5、B7、B8,各種槲寄生毒肽一級序列高度保守[1]。槲寄生毒肽對多種腫瘤細胞具有細胞毒活性,毒肽分子通過破壞細胞膜結構而產生細胞毒作用,其破壞細胞膜的機制可能是:通過靜電力與膜磷脂酰*頭部結合,使膜變得僵硬,出現功能障礙。如果結合進一步增加則引起膜失穩定化,膜雙分子層被破壞,導致膜內容物外漏[20]。
2.2 槲寄生毒肽抗腫瘤機制
2.2.1抑制細胞增殖孔景臨等[21]用VT B2作用于大鼠成骨樣肉瘤細胞,顯示有明顯抑制作用,其IC50為1.6mg/L。
2.2.2免役調節作用 Klein等[22]用槲寄生提取物治療病人,在不同時間取血清做ELASE檢測,發現產生了Ig型抗VT抗體,說明VT也具有免役調節作用。此外,Tabiasco 等[23]發現VT 還可以增強NK細胞介導的抗腫瘤作用。
3槲寄生生物堿的抗腫瘤作用
槲寄生生物堿是多種生物堿的混合物,因提取方法的不同而得到的生物堿所含種類不同。陳柏年等[24]報道用溶劑回流提取方法提取的槲寄生生物堿,經薄層層析顯示至少含5種生物堿。而Park等[25]采用酸提堿沉有機溶劑萃取法提取的生物堿據色譜法分析顯示韓槲寄生中至少含10種生物堿。現已證明槲寄生堿在體內外對腫瘤都有殺傷作用。
3.1 體內抗腫瘤作用陳世偉等[26]觀察了槲寄生堿對小鼠實體瘤生長及瘤性腹水小鼠生存壽命的影響,與對照相比,能明顯抑制腫瘤生長及延長小鼠壽命,有明顯量效關系。
3.2 體外抗腫瘤作用彭海燕等[27]采用MTT法測定了槲寄生堿對食管癌、乳腺癌細胞生長的抑制作用,結果在0.031mg/ml-0.125mg/ml劑量時,對2種細胞的抑制率分別為39.8﹪-67.0﹪和47.7﹪-70.2﹪。
槲寄生堿雖已顯示出顯著的抗腫瘤作用,但其作用的機制尚未見報道,有待進一步研究。
近幾年來,國外對槲寄生的研究和開發進展較快,歐洲槲寄生制劑已廣泛用于臨床并取得較好效果。預測槲寄生有望成為繼*之后又一種天然抗癌藥物。我國槲寄生資源豐富,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應用現代的藥物和生物學技術,開發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物,對促進我國中藥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elisa試劑盒
智慧城市網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