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中國海相勘探理論和實踐的重大突破
閱讀:191 發布時間:2023-4-32006年4月2日,我國在四川宣漢縣普光鎮發現了迄今為止中國規模大、豐度的特大型整裝海相氣田——普田,這是中國目前發現大的五個2000億立方米以上的大氣田之一。普田地下埋深超過5000米,它的發現創新了海相碳酸鹽巖儲層預測手段,構建了適合該地區實際的油氣評價方法體系,實現了勘探思路從鉆探構造氣藏向鉆探構造—巖性氣藏的重大轉變,是深部海相碳酸鹽巖地層油氣勘探的巨大成果,實現了中國海相勘探理論和實踐的重大突破。
我國在渤海灣灘海地區發現的儲量規模達10億噸的大油田——冀東南堡油田,是一個非常罕見的整裝、優質、高效油田。南堡油田的發現是堅持東部陸相盆地富油凹陷理論,強化構造油氣藏精細勘探的結果。其中運用到關鍵“四項技術"——三維地震勘探的精確描述技術、快速鉆井與油層保護技術、定向井鉆井技術和井筒儲層及油氣層評價技術。尤其是1997年,在老探區老爺廟構造帶主體部位,第二次實施三維地震勘探,帶來的不僅是準確的信息描述,而且對所在區域找油有直接指導意義,結果打響。
采集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是*的世界性難題。中國地質調查局從1999年開始組織實施高分辨率地震調查,繼發現顯示天然氣水合物的地震綜合異常信息之后,又系統部署了調查與評價工作,取得了天然氣水合物賦存的一系列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質和生物等有力證據。2007年5月1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在我國南海北部*成功鉆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后,第四個通過研發計劃采到水合物實物樣品的國家。此次采樣的成功,標志著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研究水平步入*行列。
膠東地區黃金深部找礦連續獲得重大突破。近兩年來,山東地質六隊在著名的焦家金礦成礦帶深部又相繼發現兩個特大型金礦。其中萊州寺莊金礦探明儲量51.83噸,潛在價值近80億元。萊州焦家金礦是“焦家式破碎帶蝕變巖型"金礦理論的誕生地。寺莊金礦發現過程中探索總結的“蝕變巖分帶控制礦體"的成礦規律,豐富了“焦家式"金礦的成礦模式。前不久,山東地質六隊在膠東焦家金礦成礦帶深部又發現一特大型金礦,探明儲量103噸,其潛在經濟價值200多億元。這是膠東深部金礦勘查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對指導同類型金礦床深部找礦工作具有*的勘查與學術科研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