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許多礦物單所組成的簇狀集合體礦物晶體標
閱讀:108 發布時間:2024-5-11 礦物晶簇是指由生長在巖石的裂隙或空洞中的許多礦物惕所組成的簇狀集合體,它們一端固定于共同的基地巖石上,另一端自由發育而具有良好的晶行。晶簇可以有單一的同種礦物的晶體組成,也可以由幾種不同的礦物的晶體組成。
在自然界以完好單晶或晶醋產出的礦物比較稀少,一般都要在晶洞裂隙中才有可能找到。這是因為礦物警惕發育完整的重要條件是需要一個能自由生長的良好空間,且容液的過飽和度比較低,使礦物結晶速度進行得比較緩慢。在一定溫壓條件下,流體和洞壁圍巖不斷相互作用,才能生成各種發育完好的礦物晶簇。
我國幅員遼闊,地質背景復雜,自然環境條件各異,礦物晶簇的分布很廣,種類繁多現就最常見和重要的幾種作簡略介紹。
水晶 水晶是結晶完好的石英晶體,化學組成是氧化硅(SiO2)。晶體狀態的由六方雙錐和六方柱構成的帶錐頭的六方體。其顏色多種多樣:無色透明的或乳白色半透明的稱水晶,紫色的稱紫晶,煙灰色的屬煙晶,茶褐色的為茶晶,黃色的稱黃水晶,玫瑰色的為薔薇水晶(芙蓉石)等。其中紫晶是*人們喜愛的寶石品種之一,除它的顏色高雅外,我們的祖先還認為紫晶可以促使互相諒解,保佑平安和萬事如意。國際寶石學界把紫晶列為2月生辰石。
水晶大多呈單晶晶簇產出,有時還可能和其他礦物晶簇(如螢石、重晶石、辰砂或鏡鐵礦等)共生。與其共生的鏡鐵礦往往呈花瓣狀集合體,構成“鐵玫瑰"形態十分美觀。水晶晶簇本身常組成形如菊花的放射狀集合體,很受人們的喜愛。水晶幾乎產于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但以江蘇、貴州、四川、古、海南等省較多。在國外,巴西以盛產水晶著稱,特別的紫晶,其他產地還有馬達加斯加、日本和美國等。
水晶礦床主要為花崗偉晶巖型和中溫熱液充填型。前者多出現于花崗巖體的內、外接觸帶,后者則分布于硅質巖層(如石英巖、砂巖、硅質頁巖、片麻巖)及灰巖、白云巖中呈脈狀、透鏡狀晶洞產出。
方解石 方解石也是一種分布廣泛的常見礦物晶體(簇),化學組成是碳酸鈣(CaCO3),主要為無色或白色,有時因含其他元素而呈淺黃、淺紅、紫、褐黑色等。無色透明的方解石晶體稱冰州石,是重要的光學材料。方解石晶體一般發育完好,形態多種多樣,常見的有柱狀體、菱面體、板狀體、三角面體等。單晶大小可以從幾毫米至數十厘米不等。因此,方解石晶簇形態豐富多姿,造型美觀。有時,方解石晶簇可和金屬硫化物晶體(如黃鐵礦、閃鋅礦)共生,形態更為美麗。筆者在湖南水口山鉛鋅礦考察時,曾見過 巨大壯觀的以方解石晶簇為主的晶洞,其中可容納數十人之多,局部可見到菱面體狀方解石晶簇和半透明的棕色閃鋅礦晶體共生產出,構成美麗的圖案。方解石晶簇主要產于以碳酸鹽巖為圍巖的熱液脈狀礦床中,如貴州、廣西、云南等省,那里有大量碳酸鹽巖地層分布,巖漿活動不發育,因此其生成溫度一般比水晶稍低。
螢石 螢石是一種鈣的氟化物(CaF2)。礦物晶體大多為半透明至透明,在紫外線照射下出現的熒光。礦物常呈現多種誘人的顏色,包括紅色、綠色、藍色、褐色、黃色、橙黃色和紫色等。晶體通常為立方體,兩個立方體常相互穿插構成雙晶,取次為八面體及菱形十二面體。單晶大小可由數毫米至幾十厘米。
螢石大部分形成于熱液作用階段。按其產出圍巖的不同,可大致分為兩類:一種產于硅酸鹽巖中,如花崗巖、流紋質火山巖、頁巖及砂巖等,主要共生礦物有方解石、重晶石及各種金屬硫化物,如閃鋅礦、方鉛礦、黃銅礦和黃鐵礦等。我國螢石資源極其豐富,晶簇往往也很發育,在浙江、山東、遼寧、廣東、云南、湖南、貴州、四川等省均有產出。
綠柱石 這是一種含鈹的鋁硅酸鹽礦物(Be3Al2Si6O18)。晶體常成六方柱和六方錐體,具玻璃光澤。由于所含堿金屬和微量元素的不同,可呈現不同顏色,有無色、綠色、藍色、玫瑰色和紫紅色等。其中祖母綠是綠柱石家族中最珍貴的成員和寶石。其所呈現的鮮艷綠色,歸因于礦物中含有鉻和釩。祖母綠青翠悅目,使各個時代的人都為之著迷,它有“綠色"的美譽,特別為東方民族所酷愛。自古以來,祖母綠一直同鉆石、紅寶石和藍寶石共同列為世界四大珍貴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