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二氧化氯發生器工藝達標

堿性廢水:堿含量大于1%-3%的高濃度含堿廢水,稱為廢堿液。
酸性廢水:酸含量大于3%-5%的高濃度含酸廢水,稱為廢酸液。
普通中和濾池:為固定床,水的流向分平流式和豎流式(又分升流式和降流式),濾料粒徑一般為30-50mm,不得混有粉料雜質,當廢水中含有可能堵塞濾料的物質時,應進行預處理,過濾速度一般不大于5m/h,接觸時間不小于10min,濾床厚度一般為1-1.5m。
升流式膨脹中和濾池:水流由下向上流動,流速高達30-70m/h,再加上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作用,使濾料互相碰撞摩擦,表面不斷更新,因此中和效果較好。
中和的目的:酸堿中和,以廢治廢。
投藥中和與過濾中和的原理和適用條件:投藥中和原理、適用條件:如石灰乳法是將石灰消解成石灰乳后投加,由于Ca(OH)2 對廢水中的雜質具有凝聚作用,因此適用于含雜質多的酸性廢水。
過濾中和的原理和適用條件:是指廢水通過具有中和能力的濾料進行中和反應。適用于含硫酸濃度大于2-3mg/L并生成易溶鹽的各種酸性廢水的中和處理。
混凝:通常把雙電層作用而使膠體顆粒相互凝結過程的凝聚和通過高分子聚合物的吸附架橋作用而使膠體顆粒相互粘結過程的凝聚,總稱為混凝。
雙電層:膠核表面擁有一層離子,成為電位離子,電位離子層通過靜電作用,把溶液中電荷相反的離子吸引到膠核周圍,被吸引的離子稱為反離子,它們的電荷總量與電位離子的相等而符號相反。這樣,在膠核周圍介質的相間界面區域就形成所謂雙電層。
膠體顆粒的脫穩:要使膠體顆粒沉降就必須破壞膠體的穩定性,促使膠體顆粒互相接觸,成為較大的顆粒,關鍵在于減少膠體的帶電量。這可以通過壓縮擴散層厚度,降低ξ電位來達到。這個過程就叫做膠體顆粒的脫穩作用。
混凝劑:能夠使水中的膠體顆粒互相粘結和聚結的物質稱為混凝劑。
堿式氯化鋁:(PAC)是一種多價電解質,能顯著降低水中粘土類雜質的膠體電荷。分子量大,吸附能力強,具有優良的凝聚能力,形成的混凝體較大,凝聚沉淀性能優于其他混凝劑。
臨夏二氧化氯發生器工藝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