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防界,有兩種類型的攝像機往往讓人容易混淆,那就是
防爆攝像機和防暴攝像機。在本文開始之前,筆者覺得有必要先澄清一下兩者的概念。
所謂防爆攝像機,顧名思義,也就是防止爆炸。在現實生活中,石油、化工、煤炭和科研、軍事等許多工業企業或研究部門,在實驗、生產、加工、運輸和貯存的各過程中,經常可能泄漏和溢散出各種各樣的易燃、易爆氣體、液體和各種粉塵及纖維,這類物質與空氣混合后,將變成易發生爆炸危險的混合物,它周圍的場所也成了程度不同的爆炸危險場所。
由于現場條件等因素,爆炸危險的混合物濃度可能不斷升高。當易爆物的濃度達到爆炸的臨界點,一旦出現引爆源——電火花、電弧及高溫便會產生爆炸、火災等嚴重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了實現在易燃易爆的現場環境中應用工業電視監控,防爆攝像機便應運而生。
與防爆攝像機不同,防暴攝像機又稱高安全性攝像機、抗沖擊攝像機、抗打擊攝像機、防破壞型攝像機,防暴攝像機就是在外來暴力打擊下仍然可以保證部件正常工作的攝像機,特點就是其外殼具有很強的抗沖擊能力并且具有相當防拆能力。
對兩種類型的攝像機作了概念上的區分之后,下面進入正題,也就是圍繞防爆攝像機展開。
防爆攝像機的原理
就防爆攝像機本身而言,光電結構和普通的工業攝像機并無本質上的差異。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防爆型式對工業攝像機進行處理,使之能夠在易燃易爆的現場環境中應用。
早期的
防爆攝像機以本質安全型和正壓型為主。本質安全型防爆攝像機的特點在于對攝像機的電路進行本質安全處理,電氣之線路輸出或輸入均被設計控制在不足以產生使氫氣發生引火爆炸的能量以下,使其在正常工作中不會產生電火花、電弧及高溫,從而避免引爆易爆物質。這種類型的防爆攝像機結構單位成本過高是最大缺點,此外也不利于日后的升級。正壓型是早期美系防爆攝像機產品的常用結構,使用中維護相當不便,如不精心維護,引爆危險性相當大。此結構目前所見除極少數中國臺灣廠商仍在制造外,基本已被防爆攝像機行業全面淘汰。
目前防爆攝像機的國際主流方式是隔爆型。其特征在于將常規的普通攝像機放在特制的外殼內,該外殼具有將殼內電氣部件產生的火花和電弧與殼外爆炸性混合物隔離開的作用,并能承受進入殼內的爆炸性混合物被殼內電氣設備的火花、電弧引爆時所產生的爆炸壓力,而外殼不被破壞;同時能防止殼內爆炸生成物向殼外爆炸性混合物傳爆,不會引起殼外爆炸性混合物燃燒和爆炸。這種具有隔爆外殼的攝像機就是“隔爆型防爆攝像機”,而這種特殊的外殼叫“隔爆外殼”,我們通常叫它“隔爆防護罩”。
也就是說,隔爆型
防爆攝像機等于“隔爆防護罩”+普通攝像機、鏡頭。對于防爆攝像機來說,起防爆作用的主要是防爆外殼,只要尺寸合適,工程商就可以自由選擇內置的攝像機、鏡頭,同時成本也降低了。對于以后的維護,也方便很多,斷電源即可開蓋取出攝像機、鏡頭。這也是隔爆型攝像機目前大受歡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