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智能家居系統現狀
閱讀:608發布時間:2013-8-14
國內外智能家居系統比較
由于中國的居住模式和文化與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區別,所以智能家居在中國的發展也體現出其*的特色。中國人口眾多,城市住宅建設也多選擇密集型的住宅小區方式,因此很多房地產商會站在整個小區智能化的角度來看待家居的智能化,也就出現了目前一統天下、無所不包的“智能小區”的模式。
相關安防產品推薦:智能紅外高速球YL-DCB908
而歐美由于獨體別墅的居住模式流行,因此住宅多散布城鎮周邊,沒有一個很集中的規模,類似國內的“住宅小區”這樣規模的居住區較少,因此,國外的住宅多與市政系統直接相同。這一點也可解釋為什么美國仍盛行ADSL、CableModem等寬帶接入方式,而國內光纖以太網到小區、到樓的發展已經如火如荼。因此歐美的智能家居多獨立安裝,自成體系,比如美國的X10,歐洲的網絡高清攝像機EIB協議(包括澳洲的C-BUS火災報警器)等都是以獨立的家庭為目標設計的。而國內習慣上將智能家居當作智能小區的一個子系統來考慮,這種做法在智能家居概念初始引進階段應該說還是可行的,但隨著智能家居的推廣與需求的不斷深入,人們開始“拷問”智能家居的真正意義與價值時,才發現“人性化“與“個性化”是智能家居的意義所在。因此,智能家居勢將從現在的“千家一面”的一統模式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可*由業主自行選攝像頭監控系統配的個性張揚空間。
國內智能家居系統的功能狀況
智能家居系統可以有多種分類形式,依據其體系結構為特征進行劃分,比較常見。目前國內市場上多數存在以下幾類不同結構形式的系統類型:
1.拼湊型(功能間無關聯的孤立)控制系統
各個功能子系統獨立設計、自主工作。例如安防系統、燈光系統。各子系統相互之間互不相連,不能交換數據;
2.主機式集中控制系統:
在住宅內安裝一臺“智能控制中心”,它可以是一臺普通計算機、嵌入式或者單片計算機系統。一般采用星形拓撲結構,從控制中心引出多種控制與數據線,連接到住宅中所有需要實施控制或者獲取數據的監控節點,現場設備與*控制單元,使用標準模擬信號(4~20mA、0~5V等)傳輸現場信息。每個監控節點不安排任何數據處理能力,只是單純地完成對繼電開關控制(例如控制燈家用監控設備光或電源),或者采集無源的數據(例如門磁開關信號)。系統的邏輯關系固定在主控制器上,有的可以通過軟件修改。添加新設備需修改主控制器。
3.分級集中控制系統
是前一類型的擴展,同樣也采用在住宅內安裝一臺“智能控制中心”,星形拓撲結構。如果現場采集量較大,通常在*控制單元和現場設備之間加入現場級的控制單元(PLC,單片機等),現場控制單元與*控制單元之間使用RS-232。
智能家居系統應具有的系統優勢
以上三類系統的顯著缺點是:各子系統不能相互協調,統一控制,網絡的潛能與優勢未能開發。這是將原有各獨立系統簡單堆砌在一起的方式,嚴格意義上講,不符合智能家居系統的含義。仍然屬于相對獨立的智能家居系統。智能家居應是一個多功能的技術系統,眾多的功能子系統間還要具有協同配合的能力。這些系統包括:照明控制、電器控制、環境監測、視頻監控、設施監控、家庭娛樂、背景音樂、通訊設施、門禁管理、健康監測、家居采購、花園自控、寵物監護、信息安全等等。
目前,從國內智能家居市場的應用情況來看,應具有如下優勢:
1、系統整合
通過統一的*管理中心,把智能家居與IP可高速攝像機視對講系統、家居安防、門禁一卡通、信息化停車場、網絡數字視頻監控、電子巡更、多表遠抄、物業管理等系統無縫連接起來,由小區物業管理公司管理。在住宅小區內,利用小區以太網實現數字社區系統中各個子系統的信息共享,如:小區管理處可以向住戶發送彩色圖文信息;汽車出入停車場的圖像可以發到業主家庭數字終端上;在家里的數字終端就可觀看到小區內游泳池、網球場、籃球場等公共地方的圖像;在家里利用信息家電遙控器,可控制燈光,窗簾及各種家用電器。
相關安防產品推薦:智能紅外中速球YL-DCB808
本文章來自夜狼安防網:http://www.yl007.com/news/industry-news/1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