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電纜 網絡設備 無線通信 云計算|大數據 顯示設備 存儲設備 網絡輔助設備 信號傳輸處理 多媒體設備 廣播系統 智慧城市管理系統 其它智慧基建產品
廣州興進消防設備有限公司
柜式七氟丙烷滅火裝置具有精密的控制系統,以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快速、準確地啟動滅火過程。它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關鍵組成部分:控制面板:控制面板是柜式七氟丙烷滅火裝置的核心,它負責監測火災信號、控制滅火裝置的啟動和停止,并提供相關的狀態顯示和報警功能。控制面板通常配備了手動觸發器、聲光報警器和故障指示燈等設備,以確保系統的正常運行。探測器:探測器用于監測火災的存在并發送信號給控制面板。常見的探測器類型包括煙霧探測器、熱探測器和火焰探測器等。這些探測器可以根據火災的不同特征進行選擇和配置,以提高探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柜式七氟丙烷滅火裝置具有精密的控制系統,以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快速、準確地啟動滅火過程。它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關鍵組成部分:
控制面板:控制面板是柜式七氟丙烷滅火裝置的核心,它負責監測火災信號、控制滅火裝置的啟動和停止,并提供相關的狀態顯示和報警功能。控制面板通常配備了手動觸發器、聲光報警器和故障指示燈等設備,以確保系統的正常運行。
探測器:探測器用于監測火災的存在并發送信號給控制面板。常見的探測器類型包括煙霧探測器、熱探測器和火焰探測器等。這些探測器可以根據火災的不同特征進行選擇和配置,以提高探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儲存容器:儲存容器是用于存放七氟丙烷氣體的設備。它通常采用高壓鋼瓶或合金瓶的形式,具有耐壓、耐腐蝕的特性,以確保氣體的安全儲存和釋放。
噴灑裝置:噴灑裝置是將七氟丙烷氣體釋放到火災現場的設備。它包括噴嘴、管路系統和噴灑控制閥等組成部分。噴灑裝置的設計和布置需要考慮火災場所的特點和要求,以確保滅火劑能夠均勻、全面地覆蓋火災區域。
柜式七氟丙烷滅火裝置適用于各種場所,包括但不限于電氣設備室、計算機機房、圖書館、檔案室、倉庫和博物館等。
它在這些場所中的應用主要基于以下幾個優點:
高效滅火:七氟丙烷具有快速滅火的特性,能夠迅速撲滅火災,減少火勢的蔓延和煙霧產生,從而保護人員和財產的安全。
清潔無殘留:七氟丙烷在滅火過程中不會產生殘留物,不會對設備和物品造成腐蝕或損壞,清潔度高,方便后續清理和恢復工作。
安全可靠:柜式七氟丙烷滅火裝置經過嚴格的設計和測試,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它能夠在火災發生時快速響應,有效控制火勢,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以上是柜式七氟丙烷滅火裝置的介紹,主要從系統構成和應用場所的角度進行了闡述。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為您提供有關柜式七氟丙烷滅火裝置的基本了解。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傳輸線路應采用金屬管、可撓(金屬)電氣導管、B1級以上的鋼性塑料管或封閉式線槽保護。
11.2.2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供電線路、消防聯動控制線路應采用耐火銅芯電線電纜,報警總線、消防應急廣播和消防專用電話等傳輸線路應采用阻燃或阻燃耐火電線電纜。
11.2.3 線路暗敷設時,應采用金屬管、可撓(金屬)電氣導管或B1級以上的剛性塑料管保護,并應敷設在不燃燒體的結構層內,且保護層厚度不宜小于30mm ;線路明敷設時,應采用金屬管、可撓(金屬)電氣導管或金屬封閉線槽保護。礦物絕緣類不燃性電纜可直接明敷。
11.2.4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用的電纜豎井,宜與電力、照明用的低壓配電線路電纜豎井分別設置。受條件限制必須合用時,應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用的電纜和電力、照明用的低壓配電線路電纜分別布置在豎井的兩側。
11.2.5 不同電壓等級的線纜不應穿入同一根保護管內,當合用同一線槽時,線槽內應有隔板分隔。
11.2.6 采用穿管水平敷設時,除報警總線外,不同防火分區的線路不應穿入同一根管內。
11.2.7 從接線盒、線槽等處引到探測器底座盒、控制設備盒、揚聲器箱的線路,均應加金屬保護管保護。
11.2.8 火災探測器的傳輸線路,宜選擇不同顏色的絕緣導線或電纜。正極“+”線應為紅色,負極“-”線應為藍色或黑色。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導線的顏色應一致,接線端子應有標號。
11.2.1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傳輸線路穿線導管與低壓配電系統的穿線導管相同,應采用金屬管、B1級以上的剛性塑料管或封閉式線槽等幾種,敷設方式為暗敷或明敷。
B1級以上的剛性塑料管要求符合國家標準《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 第14部分:試驗火焰1kW標稱預混合型火焰設備、確認試驗方法和導則》GB/T 5169.14-2007規定的燃燒試驗要求。
11.2.2 由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供電線路、消防聯動控制線路需要在火災時繼續工作,應具有相應的耐火性能,因此這里規定此類線路應采用耐火類銅芯絕緣導線或電纜。對于其他傳輸線等要求采用阻燃型或阻燃耐火電線電纜,以避免其在火災中發生延燃。
本條是保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運行穩定性和可靠性,及對其他建筑消防設施聯動控制可靠性的基本技術要求,所以將本條確定為強制性條文。
11.2.3 線路暗敷設時,盡可能敷設在非燃燒體的結構層內,其保護層厚度不宜小于30mm ,因管線在混凝土內可以起保護作用,能防止火災發生時消防控制、通信和警報、傳輸線路中斷。由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線路的相對重要性,所以這部分的穿線導管選擇要求較高,只有在暗敷時才允許采用B1級以上的剛性塑料管;線路明敷設時,只能采用金屬管或金屬線槽。
11.2.4 為防止強電系統對屬弱電系統的火災自動報警設備的干擾,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電纜與電力電纜不宜在同一豎井內敷設。
11.2.5 不同電壓等級的線纜如果合用線槽應進行隔板分隔。
本條是保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運行穩定性和可靠性,及對其他建筑消防設施聯動控制可靠性的基本技術要求,所以將本條確定為強制性條文。
11.2.6 為便于維護和管理,不同防火分區的傳輸線路不應穿入同一根管內。
11.2.7 考慮到線路敷設的安全性,不穿管的線路易遭損壞,故作此規定。
11.2.8 本條規定主要是為便于接線和維修。
城市道路隧道、特長雙向公路隧道和道路中的水底隧道,應同時采用線型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和點型紅外火焰探測器(或圖像型火災探測器);其他公路隧道應采用線型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或點型紅外火焰探測器。
12.1.2 線型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應設置在車道頂部距頂棚 100mm~200mm ,線型光柵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光柵間距不應大于 10m ;每根分布式線型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和線型光柵光纖感溫火災探測保護車道的數量不應超過 2 條;點型紅外火焰探測器或圖像型火災探測器應設置在行車道側面墻上距行車道地面高度 2.7m~3.5m ,并應保證無探測盲區;在行車道兩側設置時,探測器應交錯設置。
12.1.3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需聯動消防設施時,其報警區域長度不宜大于 150m 。
12.1.4 隧道出入口以及隧道內每隔 200m 處應設置,每隔 50m 處應設置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和閃爍紅光的火災聲光警報器。隧道入口前方 50m~250m 內應設置指示隧道內發生火災的聲光警報裝置。
12.1.5 隧道用電纜通道宜設置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主要設備用房內的配電線路應設置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
12.1.6 隧道中設置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宜聯動隧道中設置的視頻監視系統確認火災。
12.1.7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將火災報警信號傳輸給隧道控制管理設備。
12.1.8 消防應急廣播可與隧道內設置的有線廣播合用,其設置應符合本規范第 6.6 節的規定。
12.1.9 消防專用電話可與隧道內設置的緊急電話合用,其設置應符合本規范第 6.7 節的規定。
12.1.10 消防聯動控制器應能手動控制與正常通風合用的排煙風機。
12.1.11 隧道內設置的消防設備的防護等級不應低于 IP65 。12.1.1 本條給出了不同類別道路隧道火災探測器的選型原則。本條中列出的城市道路隧道、特長雙向公路隧道和道路中的水底隧道等車流量都比較大,疏散與救援都比較困難,這些場所一旦發生火災沒有及時報警并采取措施,很容易造成大量車輛涌進隧道、無法疏散的局面。因此,采用探測兩種及以上火災參數的探測器,有助于盡早發現火災。其他類型的道路隧道內由于車流量不大,只要在發生火災時有相應措施警告其他車輛不再繼續進入隧道,并能及時通知消防隊即可,這樣既能達到使用效果,也能節約資金。根據實體試驗結果和對隧道火災成功探測的統計結果,線型光柵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在隧道中雖然報警時間不是,但沒有漏報。自從線型光柵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在隧道中安裝使用后,有幾條隧道發生了火災,探測器都及時發出了報警信號。選擇點型火焰探測器時,考慮到探測器受污染后響應靈敏度的降低,在設計時,探測器的保護距離宜不大于探測器標稱距離的 80% ,并應在設計文件中標注維護要求。
12.1.2 本條規定的數據都是根據實體試驗結果和實際安裝并有效報警的使用結果得出的。
12.1.3 本條規定的長度與隧道內設置的消火栓、自動滅火等設施設置的規定一致,有利于自動滅火系統確定其防護范圍。
12.1.4 隧道出入口位置及隧道內設置的和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用于報警,閃爍紅光的火災聲光警報器用于警告進入隧道的其他車輛。隧道入口前方 50m~250m 內設置的閃爍紅光的火災聲光警報裝置用于提前警告準備進入隧道的車輛不要進入隧道,紅光最醒目。
12.1.5 在隧道內的電纜通道內設置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有利于電纜火災的及時發現。主要設備用房內設置的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中的泄漏電流探測器用于電纜線路老化或破損探測,測溫式探測器用于過載而導致電纜接頭過熱的溫度探測。
12.1.6 隧道內一般設置有視頻監視系統,當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報警后可聯動切換視頻監視系統的監視畫面至報警區域,從而確認現場情況。
12.1.7 隧道運營一般由隧道控制室集中管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在確認火災后,應將火災報警信號傳輸給隧道控制管理設施,由控制室作出相應的應急處理。
12.1.8 本條規定了隧道內設置的消防應急廣播與有線廣播合用時的設置要求。
12.1.9 本條規定了隧道內設置的消防專用電話與緊急電話合用時的設置要求。
12.1.10 本條規定了與正常通風合用的排煙風機的控制要求。
12.1.11 隧道內的工作環境比較復雜,如溫度、濕度、粉塵、汽車尾氣、射流風機產生的高速氣流、照明、四季天氣變換等因素均會影響隧道內設置的消防設備的穩定運行。為避免濕度、粉塵及汽車尾氣等因素對消防設備運行穩定性的影響,對消防設備的保護等級提出相應的要求。
您感興趣的產品PRODUCTS YOU ARE INTERESTED IN
智慧城市網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