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探討文化審美學
閱讀:255發布時間:2012-12-14
- 提供商
上海撫生實業有限公司
- 資料大小
24.3KB
- 資料圖片
查看
- 下載次數
252次
- 資料類型
JPG 圖片
- 瀏覽次數
255次
- 免費下載
點擊下載
自然科學探討文化審美學廣義相對論是關于時間空間性質與物質分布及運動的相互依賴關系的學說,是研究引力理論和宏觀物體運動的理論。物質的密度和分布,決定著時空的量度和結構。有重物體的密度和分布,決定著引力場這種物質的強度的空間分布;強度的空間分布決定了彎曲的四維時空連續區(平直的四維時空連續區只是在引力場極弱時的一種近似),這種引力場又影響了有重物體(包括質點、光線等)在其中的運動狀態。愛因斯坦說:“空間一時間,未必能看作是可以脫離物質世界的真實客體而獨立存在的東西。并不是物體存在于空間中,而是這些物體具有空間廣延性。……‘一無所有的空間’的概念就失去了意義。”牛頓力學的時空觀認為:一、物體的時空量度與物體的運動速度無關;二、時空獨立存在,如果物質消失,作為表演物理事件的舞臺的時空仍然存在;時空不是物質存在的形式。相對論否定了一無所有的空間的存在,因為空間中存在著連續性的場。有重物體內部狀態,有溫度場、液體運動速度場、電磁場等。時空量度和物體運動速度不是無關的。
自然科學探討文化審美學時空是不可分割的四維連續區。狹義相對論仍然把時空看作物質和場的載休,可以相互脫離而獨立存在。廣義相對論則認為時空不能獨立存在,不像一個空箱子可以不裝東西。時空只能作為場的結構性質而存在。這對于文藝審美學有一個重要啟發:僅僅把物體形象形式看作是美的物質載體,認為形象與美可以相互脫離而獨立存在是錯誤的。形象也不是一個可以裝美或丑、可以不裝美或丑的空箱子。形象對人來說總有美或不美的性質、價值和意義。從審美角度去看事物,事物的形象總有美與不美的性質、價值和意義。美,從千萬種美的事物中抽象出來的美的本質(共同性),只能是科學理論研究分析中的概念,它在現實世界中不可能離開現實事物形象而獨立存在。不能把它當作可以隨意填塞進事物不同形象中去的東西,可以隨意由人主觀意識賦予事物形象的東西。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結合,建立了量子場論,它認為量子場能量zui低的狀態即基態是“真空”,量子場的激發和退激就是粒子的產生和消失。各種粒子都有特殊的量子場,如電子場、質子場、介子場等。空間就是各種量子場的復合系統。“真空”也是一種物質形態。它也有結構和運動,有多種虛粒子,零點振動、漲落、極化、相變、各種運動和變化。相對論揭示了時空與物質、物質的運動之間、時空之間、質量與運動之間、質量與能量之間都有辯證關系,不是孤立無關的。這對文藝美學的啟發是,可以進一步研究主體與客體間產生審美關系,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力場,產生怎樣相互吸引的場效應;研究主客體與時空、關系的變化與運動、客體在特定時空中的呈現形態、主體在特定處境與心境中以怎樣*的角度去體驗感受、選擇什么屬性、在心目中有何變形、漲落、振動等審美效應的演變。狹義相對論運用于微觀高速領域內,量子力學對微觀結構的研究,都可以啟發我們文藝審美學對于文藝審美創造與欣賞中微觀的心理結構及運動規律的研究。20世紀在物質結構的研究方面突破了原子和原子核的兩個層次,發現了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兩個新層次,又進人探索(1964年提出假設的)“夸克”(層子)和輕子的內部結構,對基本粒子這一層次的了解則還停留在對稱性(例如現代晶體學對230對空間對稱性的研究)的唯象性階段。列寧說:“電子和原子一樣也是不可窮盡的;自然界是無限的,而且它無限地存在著。”恩格斯說:“作為物質的能獨立存在的zui少部分的分子……是在分割的無窮系列中的一個‘關節點’,它并不結束這個系列,而是規定質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