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詩四種》《歐陽文忠公集》《皇清經解一千四百卷》《監本附音春秋公羊注疏二十八卷》……這些列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國寶”,聽說過它們名字的人不多,親睹“芳容”或親手翻啟者更是寥寥
近年來,數字出版浪潮席卷而來,伴隨著技術的不斷變革,作為傳統文化瑰寶的古籍也開始借助科技尋求新的形式,以便得到更好的保護,得以“飛入”尋常百姓家。在這一背景下,古籍數字化走進了公眾的視野。
古籍數字化,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古籍文獻進行加工處理,使其轉化為電子數據形式,通過光盤、網絡等介質保存和傳播。也就是說,昔日藏在深閨、束之高閣、秘不示人的古籍,正在通過互聯網實現互聯互通,讓無論身處何地何種身份的讀者,只要鼠標一點就能檢索、查閱、利用。
“紙壽千年”這個詞,告訴人們古代手工紙的“壽命”大約1000年。“紙壽千年”的緊迫感,跨越千百年歲月,古籍變得“弱不禁風”。古籍“老齡化”嚴重,必須通過各種手段來“延續生命”,這是古籍必須數字化的*個原因。
古籍數字化,目前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原樣數字化,即按照古籍的原貌原樣掃描或影印,zui大限度地保存古籍歷史信息;二是文本式數字化,即將古籍全文錄入整理成可檢索的數據庫;三是知識型數字化,即按照知識管理的模式對古籍數據庫進行標引等深度加工。
賽數OS14000高精度仿真復制掃描儀,將珍貴文獻的呈現,為古籍的保護和修復保駕護航。采用無炫目冷光源技術適合所有古籍、書畫、報紙、地圖、手稿、經卷、史料、服飾等的數字化要求。低亮度、零紫外、零紅外輻射光源為珍貴古籍提供了及其充分的保護。通過古籍數字化讓古籍“飛”入百姓家。
技術規格:
描述:頂置式掃描頭,臺式非接觸掃描,適合文物、古籍、圖書、報紙、字畫、地圖等單頁或裝訂成冊稿件。
掃描稿臺:選配可滑動的托書臺:OT180 型書本托書臺,OT 180H 型書本托書臺, 適用于古籍的OT180H-35型托書臺,帶有背光燈的托書臺(可選配玻璃),適用于報紙的托書臺。
掃描頭:zui高質量,zui高精度的掃描鏡頭(8對線/毫米),不失真,景深達50毫米/2英寸。
掃描模式:36 位彩色,12 位灰度,1 位黑白二值。
zui高分辨率:600dpi
掃描速度(彩色、A1):6.5秒/300dpi
8秒/400dpi
12秒/600dpi
掃描接口:火線(IEEE 1394)
Perfect Book(選配):3D書刊掃描技術實現書脊彎曲糾正、文件自動檢測
影像格式:所有的標準格式,如TIFF 不壓縮,TIFF G4,JPEG,JPEG2000,PDF,多頁TIFF,BMP,PCS,PNG等。
掃描軟件:OS12掃描軟件,64 位多線程圖像增強軟件。
圖像處理軟件(選配):糾斜、去雜點、翻轉、去黑邊、遮幅、銳化、彎曲修正、剪裁、黑白掃描與動態閾值。
電氣要求:220V/50Hz.
體積( w x d x h):1360 x 1432 x 2310mm (含電動書稿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