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發展的新方向,可以概括為“八大”:即大采集、大識別、大計算、大提取、大構建、大預測、大戰略、大和諧。
一、大采集:收集信息
數據采集系統是結合基于計算機的測量軟硬件產品來實現靈活的、用戶自定義的測量系統,由信號、傳感器、激勵器、信號調理、數據采集設備和應用軟件等組成。“大采集”就是*、全系統、全過程、全手段的數據采集。
大采集的內容主要有:
物理信號采集:主要通過各種物理信號傳感器測量電壓、電流、溫度、濕度、壓力、水流、光線、色彩或聲音等單一物理現象。
圖像信號采集:主要通過攝像頭采集人的面部、身體、指紋、符號、圖片、光線、色彩等信號。
聲音信號采集:主要通過話筒采集聲音、語音等信號。
空間信號采集:主要通過衛星定位系統測量人或物的空間位置與地理環境。
時間信號采集:主要通過時鐘來測量人或物進行運動與變化的時間點、時間間隔等信號。
行為信號采集:主要通過電腦(包括鍵盤、鼠標)等采集人的生活行為、工作行為或網絡行為。

二、大識別:智能識別信息模式
模式就是事物的規范化、標準化的形式。模式識別就是對于事物的規范化、標準化的形式識別。“大識別”就是*、全系統、全過程、全手段的模式識別。
大識別的內容主要有:
1、圖像模式識別。包括圖片識別、符號識別、臉譜識別、指紋識別、商品識別、物體識別、票證識別等內容。
2、語言文字識別:主要是漢字手寫體的識別和自然語言識別。
3、語音識別:包括對于重音、音調、音量和發音速度等方面的識別。
4、專家診斷:包括醫學診斷(如心電圖診斷和腦電圖診斷等)、機械故障診斷、電子故障診斷、網絡故障診斷等。
5、專業分析:包括光譜分析、地質分析、氣象分析、水文分析、農作物估產、病毒分析等。
6、行為模式識別:包括人的各種生活行為模式、工作行為模式或網絡行為模式,如網絡上的點贊、視頻播放、轉發、分享、打賞、評論、問卷、查詢、網上交易等行為模式。

三、大計算:建立所有事物的數據庫
根據大采集和大識別以后所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系統性計算,從而形成人或電腦對于各種事物及其屬性的系統性認知。大計算就是*、全系統、全過程、全手段的數據計算。主要包括計算各個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時間關系、空間關系、邏輯關系、圖像關系、聲音關系、氣味關系、運動關系等內容,并以此建立各種事物的大數據庫。

四、大提取:特征工程提取心智參數
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環境條件下,對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價值特性。因此人對于相同的事物往往表現出不同的價值取向、情感態度、心智特征。
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圍繞價值為核心而展開的,而人的行為又是在人的主觀意識的作用下實施的,這樣一來,可以把人對于客觀事物的作用過程分解為兩個向量空間:一是心智向量空間,二是行為向量空間。顯然,這兩個向量空間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與對應性。
特征工程:就是將某種特征向量空間的原始數據映射到另一種特征向量空間的方法與技術。
“大提取”就是根據人的各種行為參數或在網絡系統中的各種網絡數據(如點擊網頁、文章發表、點贊、視頻的播放、轉發、分享、打賞、評論、問卷、查詢、朋友圈、購物、聊天記錄等,通過“特征工程”來提取人的興趣愛好、情感取向、性格特征、宗教信仰、政治觀點、婚戀狀態等心智特征參數。
特征提取系統的邏輯框圖如下所示:

五、大構建:心智特征工程重構心智系統
人通常是在心智系統的指導下完成各種行為,因此人的心智系統與行為系統存在著一定的對應關系。
心智特征工程:就是探索人的心智系統與行為系統之間對應關系的方法與技術。
人的心智系統內容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在人工智能系統中,世界觀主要通過“事物數據庫”來集中表現,價值觀主要通過“價值觀數據庫”來集中表現,人生觀主要通過“意志數據庫”來集中表現。
“大構建”就是通過心智特征工程,重構個人或群體的“三觀”,即世界觀重構、價值觀重構與人生觀重構。
“世界觀重構”的運行程序是:外界的刺激信號,經過感覺系統的感受器、編碼器與知覺器,把各個事物的感覺信號輸入到認知系統中,經過“事物屬性標注系統”中的空間關系標注、時間關系標注、邏輯關系標注、量度關系標注、圖像關系標注、聲音關系標注、運動關系標注等,再經過事物綜合器的處理,匯入事物數據庫,從而掌握各個事物的基本屬性。
“價值觀重構”的運行程序是:認知系統把各個事物的認知信號輸入到評價系統中,經過”價值觀屬性標注系統”中的價值觀強度性標注、價值觀類別性標注、價值觀時間性標注、價值觀模式性標注、價值觀目標性標注、價值觀層次性標注、價值觀關聯性標注等,再經過價值觀綜合器的處理,匯入價值觀數據庫,從而掌握各個事物的價值絕對性屬性。
“人生觀重構”的運行程序是:行為適配系統把各個人類行為的感受信號輸入到意志系統中,經過“意志屬性標注系統”中的意志強度性標注、意志類別性標注、意志時間性標注、意志模式性標注、意志目標性標注、意志層次性標注、意志關聯性標注等,再經過行為綜合器的處理,匯入意志數據庫,從而掌握各個行為的價值相對性屬性。
“三觀”之間的邏輯關系如下圖所示:

心智系統構建的邏輯框圖如下所示:

特征工程與心智重構工程的區別是:
1、參數完整性。特征工程只是提取個別的心智特征參數,而心智重構工程則是提取全部心智參數(即感覺參數、認知參數、評價參數、意志參數);
2、空間全維性。特征工程只反映兩個空間之間的相互作用,心智重構工程反映了四個空間(即認知空間、評價空間、意志空間與行為空間)之間的相互作用。
3、環節閉合性。特征工程只表述一個環節。心智重構工程則表述全部環節,而且全部環節是*閉合的、循環的,各個心智參數的構建需要反復修正、不斷完善、逐漸趨近理想值。
4、過程自主性。整個系統構建過程*可以由人工心智系統自主完成,即自主認知、自主評價、自主意志、自主行為、自主檢驗、自主修正。
六、大預測:探索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行為是心智的產物,因此根據人的行為參數可以提取人的心智參數;反過來,心智是行為的動因,因此根據人的心智參數可以預測人的行為參數。由此可見,特征工程可分為兩種類型:行心特征工程與心行特征工程。
心行特征工程:將心智特征向量空間的原始數據映射到行為特征向量空間之中的方法與技術,就是心行特征工程。
行心特征工程:將行為特征向量空間的原始數據映射到心智特征向量空間之中的方法與技術,就是行心特征工程。
根據心行特征工程,如果掌握了主體(個人或群體)的“三觀”,就可以預測主體的行為傾向。就可以預測個人的行為趨勢與社會的發展趨勢,包括經濟趨勢、政治趨勢與文化趨勢。
特征工程與心智重構工程都是通過行為參數來預測個人或群體的心智參數及其規律性,而大預測則是通過了解心智參數來預測個人或群體的行為參數及其規律性。

七、大戰略:擬訂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
針對不同群體的行為趨勢和社會的發展趨勢,可以制訂相應的政策措施,以推動社會經濟、政治與文化的發展,并且努力維護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平衡。
八、大和諧: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
主體之間的共同利益形成“認知同化”,主體之間的矛盾利益形成“認知對抗”。認知同化的本質就是“三觀同化”,其核心內容就是價值觀同化;認知對抗的本質就是“三觀對抗”,其核心內容就是價值觀對抗。社會和諧發展的基本原則是:擴展共同利益,平衡矛盾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