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城市在線】為搶占人工智能發展制高點,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浙江省人民政府近日印發《關于支持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自2025年5月31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
《若干措施》提出
?到2027年,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領跑發展格局,通用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和產業應用全國領先,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人工智能企業,全省規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營業收入超1萬億元。
?到2030年,全面形成可持續發展、領跑發展格局,通用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和產業應用全球領先,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人工智能企業,全省規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營業收入超1.2萬億元。
《若干措施》提出6方面27條舉措,一起了解↓↓
打造高能級萬億產業生態
?打造產業集群高地
加快構建以杭州市、寧波市為核心,其他地區特色化差異化發展,覆蓋芯片、
服務器、光電網絡等全產業鏈的人工智能發展格局,在人工智能領域爭創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未來產業先導區。
到2027年,力爭打造3家千億級鏈主企業,培育30家百億級龍頭企業。
?加強優質企業引育
大力培育人工智能領域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隱形冠軍”企業,落實有關支持政策。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3%以上且研發費用年增長20%以上的企業,按照上年度研發費用的一定比例給予財政補助。
?加大金融資本支持
充分發揮“4+1”專項基金投資引導作用,打造100億元以上人工智能基金群,滿足人工智能企業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融資需求。
?加大開源生態建設
加大模型開源生態培育力度,支持開源社區發布開源模型、提供模型服務(MaaS)、開展模型智能體(Agent)應用。
鼓勵骨干企業加強國際開放合作,推動技術共同進步。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圍繞人工智能企業境內外商標注冊問題,積極推動運用馬德里商標注冊體系,加速企業商標全球布局。
開展人工智能大模型知識產權侵權預警分析,構筑“專利+商業秘密保護”路徑,形成知識產權競爭優勢。
開展人工智能大模型前沿問題知識產權保護策略專題研究,推動從“技術主導”到“規則主導”。
加強高層次人才招引培育
加大頂尖人才引進力度
對人工智能頂尖人才,簡化審核論證流程,可隨到隨評。
對特殊人才,可不經集中評審,按程序審議后直接納入支持范圍,根據工作績效給予補助,每年引進10名以上人工智能頂尖人才。
省市人才項目單列人工智能賽道,放寬資格條件,不限申報名額,每年支持人工智能人才300名以上。
探索人工智能人才評價新標準
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導向,以薪酬待遇、代碼被引用量等作為人工智能人才的重要評價依據。
年薪100萬元以上且具有5年以上研發經驗的,可直接認定為省級領軍人才;
年薪50萬元以上且具有3年以上研發經驗的,可直接認定為省級青年人才;
承擔單個橫向課題經費超過300萬元且通過自主驗收的,可直接認定為省級領軍人才。
推動人工智能人才流動共享
高校、科研院所人工智能人才到企業全職雙聘,或者自主創辦企業的,可同等享受企業所在地人才政策。
企業人才到高校擔任產業教授的,可擔任研究生第一導師。
建設人工智能學院
建設人工智能學院和國家人工智能產教融合平臺,鼓勵企業與省內高校院所合作培養人工智能復合型、實踐型人才。
加強高性能算力適配供給
強化“芯模聯動”發展
建設“芯模聯動”適配基地,鼓勵省內算力龍頭企業主動適配大模型訓練、推理需求,加快提升芯片性能和萬卡級集群組網能力,培育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國產算力生態。
培育發展公共云服務
鼓勵骨干企業以公共云的形式提供智能算力服務,打造全球一流、國內領先的智算云。
鼓勵政府、高校院所等通過云服務使用人工智能,到2027年培育100個省級標桿用云企業和1000個示范應用場景。
加強算力統籌布局
嚴格落實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布局要求,國家樞紐節點外原則上不得新建大型及超大型算力中心(包括通算中心、智算中心、超算中心)。
加強電力配套保障
鼓勵符合條件的算力中心參加省內電力中長期交易,與新能源、核電等低價優質電源直接達成交易。
加強信貸貼息支持
對符合國家和省級規劃的算力中心新建或改造項目,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與合作銀行設立優惠利率信貸資金,提供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貸款,支持服務器等算力設施抵押融資。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按不高于中國人民銀行同期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50%給予貸款貼息支持,企業享受貼息金額每年不超過1000萬元。
加強算力券支持
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放算力券,使用自主算力服務的,可按照不高于合同實際執行金額的30%給予補助;采用非自主算力服務的,可按照不高于合同實際執行金額的10%,給予最高800萬元補助。
加強高質量數據開放供給
支持建設可信數據空間
加大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支持企業開展數據效能提升行動,賦能產業轉型升級。
支持互聯網平臺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分別建設企業和行業可信數據空間。
鼓勵人工智能企業登記運用數據知識產權。
支持高端數據標注平臺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打造一批產學研用聯動的創新載體,建設一批成效明顯、特色鮮明的數據標注基地,開發高質量數據集。
鼓勵企業圍繞數據關鍵環節,參與國際、國家、重要地方標準制定,分別給予最高100萬元/項、50萬元/項、10萬元/項的獎勵。
加強語料券支持
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放語料券,可按照不高于合同實際執行金額的30%,給予最高200萬元補助。
加強高水平模型研發應用
加強基礎模型和垂直模型攻關
重點圍繞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難題與重大需求,組織實施省重大科技專項,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芯模聯動”發展,單個項目可給予最高1000萬元省財政補助。
建立省級創新聯合體組建與重大科技專項聯動實施機制,對省級創新聯合體牽頭實施的重大項目,省市縣三級聯動可給予最高3000萬元補助。
鼓勵模型合規備案
鼓勵企業自主研發模型向中央網信辦申請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備案,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通過備案的企業,依據其模型評測等相關費用標準,給予一定政策支持。
加強模型券支持
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放模型券,可按照不高于合同實際執行金額的30%,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
加強高價值應用場景培育
加大“人工智能+”應用
在科學、制造、金融等領域謀劃建設重大應用場景,省級每年擇優評選不超過10個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標桿項目,每個項目按照不超過投資額30%的標準,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
建設行業應用基地
鼓勵地方申報建設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基地。
對認定為國家行業應用基地、市場化運營且具有良好成效的項目,給予一定政策支持。
支持具身智能應用
建設具身智能行業基地,搭建公共測試環境、測試驗證平臺等,有力支撐具身智能軟硬件迭代升級,推動形成一批行業標準。
鼓勵國有企事業單位聚焦未來工廠、智慧園區等,滾動開放不低于50個應用場景,打造具身智能應用的“樣板間”和“體驗中心”。
支持智能終端消費
將
智能家居機器人、智能眼鏡等產品納入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范圍,按照產品售價的15%,給予
最高2000元/件補助。
舉辦賽事會議活動
通過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等重大平臺,承接國家級人工智能論壇等創新活動。
支持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第三方機構在浙江省內舉辦賽會活動,加大對高規格人工智能賽事的政策支持力度,獲獎選手可申請相應層次人才。
提升全社會人工智能素養
推動重點院校、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開放優質人工智能教學課程,廣泛開展面向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的人工智能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
依托“共富善治大講堂”“浙里學習”等平臺開發推出一批精品人工智能課程,擴大機關干部教育培訓覆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