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規模投資帶來智慧城市商機 安防產業鏈急速受益
2013年03月24日 12:26:03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整理點擊量:4055
導讀3月20日,太原市智慧城市項目——“城市信息多層次智能決策關鍵技術與系統”正式啟動。該項目是科技部國家863計劃信息技術領域智慧城市的重大項目之一,并獲得科技部專項資金500萬元,預計2015年底完成。2013年,隨著智慧城市試點名單的公布,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迎來高潮。其中,智慧小鎮的興盛,讓安防相關產業鏈足足賺夠了人們眼球。
中國安防展覽網訊 3月20日,太原市智慧城市項目——“城市信息多層次智能決策關鍵技術與系統”正式啟動。該項目是科技部國家863計劃信息技術領域智慧城市的重大項目之一,并獲得科技部專項資金500萬元,預計2015年底完成。2013年,隨著智慧城市試點名單的公布,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迎來高潮。其中,智慧小鎮的興盛,讓安防相關產業鏈足足賺夠了人們眼球。
小規模投資引發智慧城市商機轉折
中國的安防產業平均以15%-30%的年增長率在迅速增長。2012年網絡視頻監控設備的銷售增長超過25%,市場營收超過30億美元。根據中國安防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5年中國安防產業總產值將達人民幣5000億元。按照20%的年復合增長率估算,其中視頻監控系統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占安防電子系統的比例超過50%,成為規模大且具增長潛力的安防領域應用。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逐漸增溫,安防相關產業鏈得到帶動性發展,中國的物聯網產業也將進入新一輪的發展,其中有關安防領域的產品應用,更是有意競逐中國大陸市場的廠商共同關心的焦點。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的智能安防市場,家用需求也開始漸漸浮現。驅動家用市場起飛的因素,其實還是來自于中國國內經濟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全面帶動居民收入的增加,在物質和享受型消費得到極大滿足的同時,安全問題自然也會漸漸浮現,家庭聯網報警服務自然也大受歡迎。
而隨著小規模安防需求商機漸漸浮現,智慧城市的商機也出現轉折。國家開發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與住建部合作投資智慧城市的資金規模達800億元。而在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的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中,其中地級市37個,區(縣)50個,同時也出現3個智慧小鎮。從智慧城市到智慧小鎮,城市建設逐漸細微化,相信也會對安防應用產生需求。
但二三級城市的財力,畢竟不如一級城市,因此產品想要切入二三級城市,并不容易。因此,已有許多業者開始針對二三級城市的特性,開發相關產品。如在金融系統已有豐富經驗的藍色星際,雖然客戶覆蓋了各大型國有銀行、商業銀行及外資銀行,市場占有率達80%以上,但為了切入二三級城市的安防市場,就刻意推出功能較為簡單的產品,強調的是存儲和顯示集中為一體,讓產品更為小巧便攜,安裝、操作及維護也更加靈活,適合一些中小企業如小型連鎖超市、店鋪等的需求。
智能安防廣受重視,將成監控主流
隨著安防市場的逐漸細分,不僅傳統的金融、交通等行業的安防需求也日漸提升,不同細分市場也呈現旺盛的需求特點。從金融、電信等行業,到教育、衛生等公共行業,再到超市、商店等,所有行業都有不同的安防需求;業者所提供的服務或產品,如何展現在不同行業的特色和專業能力,勢必成為安防企業發展的重要關鍵。
目前在中國大陸市場較受重視的智能安防應用領域,包括以交通應用為代表的行業應用,如森林防火、監管場所等;通用應用,如跟蹤、物品和丟失、絆線、周界防范等;以壓縮視訊、圖像檢索、超微分辨率等技術為代表的圖像偵測分析應用;以視訊診斷為代表的系統維護管理應用。
此外,雖然2010年高清(HD)需求才在中國市場萌芽,但在2013安博會上,“高清”與“智能”可說是展會為熱門的關鍵詞,“高清網絡硬盤錄像機”、“高清網絡球型攝影機”、“智能高清Qiang型網絡攝影機”等產品,占據了展會半壁江山。
事實上,隨著技術不斷的改進,全高清(FullHD)的應用需求,已經提前到來;而在全高清應用的基礎上,還必須植入智能技術,進行監控、判斷、分析、報警,才能減輕人工監控的難度。如在車站、碼頭、口岸的進出卡口,通過植入人臉辨識的高清攝像機,讓攝影機自動對比數據庫里的信息,或實現更大倍率的變焦,提供實時高清畫面。在發現可疑人物時,能夠及時報警,才能充分實現智能安防在城市監控的價值。
可以預期的是,在2013年的安防行業中,隨著全高清監控技術的不斷提高與完善,智能化的全高清監控,將成為安防監控的主流趨勢。
關于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智慧城市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維基、社交網絡、FabLab、LivingLab、綜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營造有利于創新涌現的生態,實現全面透徹的感知、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征的可持續創新。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令城市生活(ICT)更加智能,利用資源,導致成本和能源的節約,改進服務交付和生活質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支持創新和低碳經濟。實現智慧技術高度集成、智慧產業發展、智慧服務便民、以人為本持續創新,完成從數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躍升。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