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炙手可熱 前景無限好問題需謹慎
2013年03月31日 07:56:24來源:通信世界周刊點擊量:3079
導讀而截至2012年底,我國已有154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41個地級以上城市在“十二五”規劃或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建設智慧城市,80%以上的二級城市明確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發展目標。可以說,智慧城市已在中國遍地開花。智慧城市為何在中國如此受關注?智慧城市建設步伐過快,是否會帶來問題?
中國安防展覽網訊 而截至2012年底,我國已有154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41個地級以上城市在“十二五”規劃或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建設智慧城市,80%以上的二級城市明確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發展目標。可以說,智慧城市已在中國遍地開花。智慧城市為何在中國如此受關注?智慧城市建設步伐過快,是否會帶來問題?
步伐過快,問題就會隨之而來,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同樣如此。
炙手可熱
對于智慧城市,目前我國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概念,比較公認的說法是,智慧城市是有機結合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運營理念,通過對城市海量信息數據進行實時收集、存儲,構建智能化的城市IT基礎架構,通過數據的互聯互通、交換共享、協同的關聯應用,為城市治理與運營提供更、靈活的決策支持與行動工具,為城市公共應用服務提供更人性化、更便捷的創新應用與服務模式,讓現代城市運作更安全、更、更便捷、更綠色。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東中西部多個地方已開始了智慧城市的建設。從城市類型看,除了京、滬、廣、深等一線城市外,杭州、廈門、珠海等經濟發達城市也紛紛開始智慧城市建設。另外,湖北、湖南、山東、遼寧、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則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群。
從智慧城市建設內容來看,各城市一方面加強城市基礎通信網絡建設,提高通信網絡帶寬及覆蓋率;另一方面在重點領域提供智慧應用服務,如智慧公共服務、智慧社會管理、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等。隨著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的紛紛落地,相關的物聯網產業園、軟件產業園、云計算產業園、云計算數據中心等也遍地開花,炙手可熱。
規劃、進度各異
智慧城市在中國備受關注,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發展智慧城市是提高城鎮化質量、推進內涵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舉措,是經濟發展“倍增器”和發展方式的“轉換器”。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像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早已啟動;而相比“北上廣”,一些地區級大中城市,則主要著力于提升電力交通、供水供氣、排污、垃圾處理、園林綠化、環境監測等城市設施的智能化水平。無論是智慧城市還是智慧鎮,都將促進當地產業升級轉型,包括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服務信息化等,從而提高GDP增長質量。
另一方面,中國城市化進程加速后,傳統工業化城市發展模式難以為繼,信息化日益成為破解城市發展難題的突破口。很多城市把智慧城市作為城市下一步發展的新名片,作為提升城市品牌的重要手段。而建設智慧城市,也將帶動眾多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拉動地方經濟。
正是出于以上兩方面的原因,數百個城市開始探索智慧城市發展之路。
不過,眾多城市的起點不同,具體情況各異,對于智慧城市的理解也存在差異,從而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上存在一些問題。
記者調查了全國10多個智慧城市的發展規劃,其內容、進度、方向均有所不同。在某些城市,現階段的智慧城市甚至只停留在ICT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和平安城市、數字城市并無太大差異。除一線城市和經濟發達城市外,不少城市雖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但是總體進展仍然比較緩慢。
三方面需關注
由于地域、經濟發展水平、政策導向等因素的不同,不同地方在智慧城市的建設步伐、應用領域以及對智慧城市的認知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不過印·希爾咨詢咨詢師劉秀麗認為,智慧城市總體應該著重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完善系統的規劃是基礎。智慧城市是城市規劃、管理、建設和信息化的廣泛交叉與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建設涵蓋信息基礎設施、應用體系、產業發展和支撐體系等,這幾部分涉及面寬、結構復雜,且需要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因此智慧城市建設之初,必須進行完善、系統的規劃。智慧城市建設的規劃對于政府而言必須是可運營、可持續發展、可管理的;對使用者來說,智慧城市必須是可用的、有用的、易用的。
其次,信息的協同共享是前提。智慧城市在城市化與信息化融合等背景下,通過傳感等科學技術手段,對城市的資源、環境、基礎設施、產業等多方面要素進行監測和全面感知,并整合構建協同共享的城市信息平臺,對感知數據進行融合、分析和處理,為政府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提供智能決策依據及手段,為企業和個人提供智能信息資源及開放式信息應用平臺,促進城市各關鍵系統和諧地運行。
后,健全的法律制度是保障。智慧城市在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挑戰。例如,在智慧城市帶來的信息大集中,如何確保信息能夠正確、安全使用?在智慧應用逐步普及,給民眾帶來便利的同時,如何確保這種機制良性運轉?這一系列問題,都必須通過相應的制度或者法律對服務提供者、服務享受者的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
住建部統籌規劃
好消息是,目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簡稱“住建部”)已經出面,對我國智慧城市發展進行了統一規劃。2012年12月5日,住建部正式發布了“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并印發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和《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兩個文件,開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申報。
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公布,包括北京市東城區、河北省石家莊市、江蘇省無錫市、浙江省溫州市等在內的90個城市(區、鎮)通過審核,成為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在90個試點中,地級市37個,區(縣)50個,鎮3個。試點城市將有3~5年的創建期,此后由相關部門組織評估,并對評估通過的試點市(區、鎮)進行等級評定。評定等級將由低到高分為一星、二星和三星。
住建部的統一規劃進一步鼓勵了產業鏈的信心,此后不久國家開發銀行表示,在“十二五”的后三年,將與建設部合作在智慧城市方面投資達800億元以上。目前,國家開發銀行已根據簽訂的合作協議,逐步推進智慧城市試點項目的遴選、調查、發款等工作。
住建部統籌規劃,有望改變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參差不齊的現象。對此洪格則認為:“不同的智慧城市發展階段,不同城市的發展模式、重心、步伐、模式一定會有所不同。開始階段,政府、運營商、企業等一哄而上,局面感覺比較混亂,不過逐步會形成合理的產業價值鏈。各環節在產業鏈中各司其職,各自發揮有效的作用,終將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鏈接
我國部分省市智慧城市建設規劃
北京
2010年發布“智能北京行動綱要”,包含智能交通、電子病歷、遠程醫療、智能家庭、電子商務等60多個項目,到2012年底,北京將實現互聯網家庭入戶頻寬超20兆;2015年,無線寬帶將覆蓋北京城鄉,并將建成覆蓋全北京市的統一物聯基礎網絡。
上海
提出加快建設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十二五”期間,上海將初步形成建設智慧城市的基本框架,明確4個主要的關注點:信息基礎設施能級提升、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創新和產業化、信息化的發展環境。
天津
2020年光纖入戶率達到98%以上。全面推進醫療保健智能化、教育培訓智能化、科技創新服務智能化、智能家庭和智能社區建設。2012年形成醫療、社保、交通等公共事業“一卡通”全面覆蓋城鄉的智能化社會服務體系。到2020年,“智慧天津”基本建成。
重慶
提出了建設宜居重慶、暢通重慶、森林重慶、平安重慶和健康重慶的戰略部署,五個重慶建設總計劃投資約1.2萬億元,其中宜居重慶8000億元,暢通重慶3000億元,森林重慶500億元,健康重慶350億元,平安重慶150億元。
廣州
智慧城市發展思路是“一個中心”和“三個堅持”:以建立國家中心城市為中心,堅持繼續創新和需求驅動相結合,構建物聯網應用體系;堅持重點突破與長遠謀劃相結合,構建物聯網產業體系;堅持政產學研用相結合,構建物聯網創新體系。
武漢
將用10年打造智慧城市。2010~2011年,著力于智慧城市相關的規劃與方案制訂、標準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并確定典型應用示范;2012~2015年,以光谷未來科技城為試驗區,全面實踐智慧城市各項建設;2016~2020年,智慧城市將從未來科技城推廣到東湖開發區、武漢城區。
成都
主要包含“智慧政務”、“智慧產業”、“智慧民生”三大工程,并在“天府新區”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智慧城市樣板。一個運轉的政府、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環境、一個便捷的民生環境,是成都智慧城市重點解決的問題。
深圳
建設“智慧產業生態系統”和“智慧城市生態系統”,打造以無線城市為載體的“智慧深圳”,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分析整合城市運行的關鍵信息,對各方需求作出智能響應,形成新的生活、產業發展、社會管理模式。
佛山
佛山提出了《“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發展規劃綱要》,到2015年,佛山要建設成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綱要》提出了三大任務: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信息化提升城市化,增強城市發展競爭力;信息化加快化,提升經濟發展競爭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