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現代設施農業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工程裝備技術與現代經營管理方式,為動植物生長提供相對可控制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擺脫自然依賴進行高效生產的農業類型,涵蓋設施種植、設施畜牧、設施漁業和提供支撐服務的公共設施等。
2023年6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的《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明確提出,到2030年,全國現代設施農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區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裝備條件顯著改善,穩產保供能力進一步提升,設施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明顯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增強,從事設施農業生產的農民收入大幅增長。
為深入推進科技強農、機械強農行動,加快現代設施農業建設,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近日,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浙江省財政廳、浙江省自然資源廳、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廳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動現代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
《意見》明確指出了加快推動現代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通過聚焦鄉村“土特產”,大力實施現代農業補短提能六個“百千”工程等,全面升級設施農業、全速更新農業裝備、全力保障農業供給。不斷發展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設施農業新發展格局。
到2027年,全省現代設施農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布局更合理,保供能力顯著提升,設施蔬菜產量占比達35%,設施食用菌80%,主要畜禽規模化率90%,設施水產品產量比重62%;設施農業機械化和數字化水平提升,設施種植、設施畜牧、設施漁業機械化率分別達58%、75%和57%;設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99%以上,設施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提高,競爭力增強,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到2030年,設施農業全面升級,供給保障更有力,技術裝備領先全國。
《意見》明確提出,大力發展設施種植業、現代畜牧業、現代設施漁業。
發展以節能宜機為主的設施種植業:發展節能宜機、高產高效新型現代設施種植業,打造“蔬茶果菌藥花”產值超千億的現代設施種業集群。推進老舊大棚宜機化改造,打造以浙北、浙中和浙南沿海為重點的設施蔬菜集群;推進遮陽棚和噴灌滴灌設施改造,打造設施浙產名茶集群;推進連棟大棚、防雨棚等建設,打造柑橘、葡萄等設施水果集群;推進傳統菇棚和工廠化食用菌生產設施建設,打造金衢麗、杭甬嘉設施食用菌集群;推進立體種植、智能溫室建設,打造鐵皮石斛、靈芝、西紅花等設施中藥材集群;推進自動苗床等設施建設,打造環杭州灣、浙中盆地、浙南沿海設施花卉集群。
發展以高效集約為主的現代畜牧業:堅持 “六化”引領,建設高效集約的現代設施畜牧基地。加快養殖場設施化改造,支持精準飼喂、智能環控、疫病防控、廢棄物處理利用、信息采集等設施設備,建成一批特色鮮明、高質高效、科技引領、數字賦能、鏈群聯動的集聚區。重點布局新建(改擴建)規模化生豬、肉雞、蛋雞、肉羊、奶牛智能牧場,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發展以健康養殖為主的現代設施漁業:堅持擴產能調結構,全面建設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重點發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等設施,配備精準投飼、病害診斷等智能化裝備,提高近海及灘涂養殖生產能力,打造湖州、杭州、嘉興和紹興等產值超100億元的設施淡水養殖集群。建設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拓展水產養殖新空間,打造溫州、臺州、舟山和寧波等沿海產值超50億元的深遠海養殖集群。發展山區特色水產養殖集群和稻漁綜合種養集群。推進漁港設施改造升級和遠洋漁業基地建設,提升港產城融合發展和遠洋漁業保障能力。
在科技和裝備支撐方面,《意見》指出,完善設施農業機械化生產技術及整機裝備需求目錄,建立跨部門農機科研和需求導向目錄發布機制。強化先進技術裝備的研發制造和集成應用,推進研發制作推廣應用一體化集成攻關,建設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基地50個以上。加快節能節地的新型裝備、材料和設施應用,推廣現代種養設施設備、精準管控、動植物生長監測、疾病智能診斷與防控、減損保鮮、廢物資源化利用等關鍵技術,構建“數字+設施”智慧農業體系,創建設施數字農業工廠(基地)1000家、未來農場100家以上。加強設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建設設施農業領域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促進產學研融合。淘汰老舊農業機械,推廣應用高效低耗智能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