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和加拿大兩國學者在心律失常致病機制研究中,目前房顫治療始終是世界性難題,如何發現新的靶點一直是心血管領域的研究焦點和難點。
微小核苷酸是近年來學界普遍關注的神奇小分子物質,自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楊寶峰團隊在上報道微小核苷酸參與缺血性心律失常發生以來,作為重大心臟疾病的新靶點,微小核苷酸迅速成為世界性的關注熱點。
在先后發現多個重要微小核苷酸分子后,楊寶峰團隊再次捕捉到一個能夠抑制房顫發生的關鍵分子——miR-26,并與加拿大蒙特利爾心臟病研究所教授Stanley Nat合作,深入探討其在房顫過程中的具體分子機制。
兩國學者采用在體基因轉染技術,應用腺病毒向小鼠心臟過表達miR-26,發現這些小鼠房顫的發生率顯著降低,證實了miR-26對房顫的發生、發展發揮重要調控作用。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證實:減少心臟miR-26導致心肌細胞內一系列電活動紊亂,從而誘發嚴重心房顫動,而活化T細胞核因子的表達增加,zui終引起房顫時miR-26的減少。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