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市場分析】近年來,民用無人機在航拍、農林、環保、交通、通信、氣象等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但隨之也產生了一系列嚴重的安全管控問題,無人機未經許可闖入公共及敏感區域、意外墜落、影響客機正常起降、碰撞高層建筑等事件不斷發生。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國內外發生的因無人機引發的重大安全事件已超過200起。
在2017年1月,公安部在公布《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公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征求意見,其中第46條增加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在低空飛行無人機、動力傘等通用航空器、航空運動器材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而在中國以外,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波蘭、瑞士、英國都出現過因為無人機闖入而導致的險情。
由于無人機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相應的反無人機產業正在悄然興起。第二大市場研究咨詢公司 Markets and Markets預測,到2022 年,反無人機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1 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的反無人機系統需求將占市場的30%,反無人機產品將長期保持高速增長。
反無人機關鍵技術
現有的反無人機技術包括:探測跟蹤預警技術、毀傷技術、干擾技術、偽裝欺騙技術。
探測跟蹤預警技術通過運用地面目視偵察裝備、雷達、預警飛機、衛星等,實現對無人機的及時預警、探測、跟蹤,為后續的反無人機作戰提供信息情報支援;
毀傷技術通過運用導彈、激光、微波等方式,摧毀無人機;
干擾技術主要包括光電對抗技術、控制信息干擾技術、數據鏈干擾技術等,通過對無人機實施有效干擾,使無人機的自動駕駛與控制系統、通信系統、動力系統等失效,從而削弱無人機作戰能力甚至摧毀無人機;
偽裝欺騙技術主要包括光學、紅外、聲學、電子偽裝欺騙技術等,通過對己方目標進行適當偽裝,降低對方無人機的監視偵察效率和效果,進而降低無人機的作戰效能。
反無人機技術體系
實際應用中, 反無人機的類型主要有三種:
干擾阻斷類反無人機系統采用電磁干擾手段,操作簡單、價位低廉,便于攜帶,但對環境要求相對較高,在城市或居民密集區里使用顯然不適宜。對于存在危險物等恐怖活動,產生風險的系數相對較高。
直接摧毀類反無人機系統多采用激光防御武器,明顯側重應用在軍事領域,并有希望成為未來戰爭中的重要角色。其系統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摧毀目標,適用于苛刻干擾的環境,風險指數極低。但該類系統價格相對昂貴,重武器型打擊方法顯然不適合民用,此外由于直接打擊會對打擊目標造成性損毀,獲取所需情報數據的概率也極大降低。
反無人機系統能力評估
監測控制類反無人機系統制造商如薩博、泰勒斯、以色列航宇和塞雷斯都是軍工雷達行業里的壟斷企業,結合電子偵測設備開發的綜合型的反無人機系統使其在未來具有顯著優勢。具備機動性、對環境要求較低、可截獲敵方情報的對抗系統無疑在軍民兩用領域都擁有廣闊的發展潛力。
三類反無人機系統各有優勢也各有不足,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形成互補。相信隨著電子技術和反無人機系統的不斷發展、成熟,假以時日,無人機的監測控制會像如今人們操作手機等設備一樣簡單。
反無人機技術發展前景及影響分析
(一)為應對日趨嚴峻的無人機威脅提供了有效的防御手段
隨著軍用、民用無人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偵/攻一體無人機的研制成功,“蜂群”攻擊模式的發展,使用傳統導彈、炮彈反無人機的效率和效費比問題越來越突出。目前,各國都加緊推出針對無人機防御的戰略,推動反無人機技術和裝備快速發展。相比于導彈,利用電磁干擾和激光等手段反無人機具有快速、靈活、效費比高等優點,受到了各國的關注。美國、歐洲等一批反無人機裝備的研制試驗成功,為防御未來可能出現的無人機威脅提供了、低成本的措施。
(二)有助于促進安保科技與前沿技術發展
近年來,無人機技術快速、廣泛擴散,出現了大量各式容易操控的遙控直升機、多旋翼飛行器,與無人機相關的意外事件頻繁出現,對安全保衛、治安管理等形成了挑戰。未來,反無人機技術必將在安保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此外,反無人機系統屬于新興裝備,有助于促進微系統、電磁頻譜、定向能等領域技術的發展。